在昨天讲全手工与半手工的文章下面有位”壶友“这样评论:”半手全手关键还要看神。全手显拙,半手壶看上去“硬”一些!“虽然,我认为神韵、眼缘这种不够具象的东西是需要很长时间实践积累,甚至需要吃很多亏上很多当才能真正培养出感觉,并非一蹴而就可以形成。但既然要培养也不是无头苍蝇乱窜,也是有章法可循的。
一把“中看”的紫砂壶不是造型美就够了,而是要“有精气神儿”、“气度饱满”
先拿人举个例子:大家提起当兵的小伙儿,无论长相如何,评价都会一致认为“有精神”,为什么?因为大兵们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昂首挺胸,感觉时时刻刻都有一副“坚挺”的骨架支撑着。紫砂壶如人,有无精神,也看骨架也看肩,壶的骨架是通过壶体局部折出的角度来体现的,不同的角度所呈现出来的“面”在视觉上就会演变出不同的形状与层次感。尤其是壶肩,肩膀的折线角度合适有时候真的能为一把壶的“精气神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造型取材于青铜器的传炉壶,肩膀的折线角度呈现出方中有圆的感觉,刚毅饱满的精气神儿立显。
传炉壶
紫砂壶是否有精气神儿主要看壶肩,而一把壶的魄力大小、气势急缓等等则主要看壶的身筒(壶腹)。收腹的弧线、壶口的宽度、壶颈的长短、以及子母线的厚度等等都是决定紫砂壶是否“气度饱满”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壶底面宽的壶,腹线不宜收的太急,否则壶的重心上提,稳重感就会变差;壶颈的长短不仅会影响到壶肩的重心,还会改变腹线收缩的缓急;再如壶盖的子母线(子线为壶盖的盖板线,母线为壶盖与壶身之间的口线),二者要做到宽且薄,子线要厚于母线,这样壶体才会有厚重且安定的感觉等等。缺失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称得上是一把“有精气神儿”、“气度饱满”的好紫砂壶。
莲子壶,腹线收的合适,壶身饱满
一把“中用”的紫砂壶不是能泡茶就够了,而是要“气韵贯通”、“舒适顺畅”
一把“中看”的紫砂壶要有气也有韵,而一把“中用”的紫砂壶则要做到二者贯通。所谓气韵贯通,就是指壶的每个局部的链接都准确、顺畅、生动,由各个不同部件组成的壶才能把气韵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循环。任何一个部件的拼接出现纰漏,整把壶的气韵就会中断。例如美人肩,壶肩的设计使得壶的重心略向上,而三弯流与壶把则将重心向下引导。使得壶体显得不头重脚轻,壶流出水更加顺畅,倒茶时的提握也更加舒适自然。
美人肩
最近几年紫砂壶新品更迭不断,花样不断翻新。中看不中用的,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并不少见。有看着比例失调的,线条过硬的,口盖合缝不严的,有出水不顺的等等。所以,挑选紫砂壶时,除了一些常识性判断外,整体神韵也一定慢慢学着去体会。本文为“紫砂学习笔记”原创,转载请注明,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