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紫砂艺术创作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中,转型过程中的显著特征是日新月异,变化太快,信息太多,足以令我们几乎“目不暇接”而“不知所措”。历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精神的交汇,所形成的全方位辐射不仅拓展了紫砂艺术家的视野,也使得创作取向多元化、风格多样化、表达方法综合化。我一直认为光器紫砂如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花器就如工笔画,消费者或收藏家的眼光和口味也随之跟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或者说变化。
目前各种紫砂展览、拍卖中紫砂光器与筋纹器作品比起花器紫砂壶来说要少的多,即使是光器,也一定会在壶身上面刻绘书法与绘画,总结近年来的紫砂艺术创新来看,获奖或拍卖高价成交的也往往是花器居多,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的光素器或筋纹器寥寥无几,倒成了一个“问题”,光器或筋纹器紫砂壶怎么啦?很多人不禁要问,是做的人少?还是光器、筋纹器太难做而不愿意做?要知道紫砂队伍中,做光器的占绝大多数,很可能超过80%的人做光器紫砂壶,是标准太高,“矮个里面拔不出将军”吗?
从总的方面看,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宜兴紫砂创作的“囧”况——相较于花器创作,光器、筋纹器创作整体上说还显得相对薄弱而且不均衡,另一方面也客观上加深了社会大众对光器与筋纹器的忽视和误解,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理念,也导致一些创作走向误区,造成了制约当今紫砂艺术发展的一个短板。当然,我不是说紫砂花器不好,就创作而言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我仅仅是说当下紫砂创作生态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我一直认为,要把光器和筋纹器紫砂壶做的有禅意,做的意趣超迈,做的功性交臻,可能要用一生的精力去摸索,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