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凡事喜欢追求个“最”字。比如说,种花的“最高境界”是种菜。
曾经的花地,成了菜园
那玩紫砂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我曾经写过相关的文章,探讨过这个问题,答案是“修心”(谐音“修行”)。
“修心”是个形而上的回答,是精神层面的,也是哲学的,甚至是玄学的。属于不需要讲清楚、也讲不清的东西。
抛开上述,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说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答案,我会说是“赏型”!赏型,很容易,也很难。容易的是人人可见——壶的“高矮、胖瘦、色泽润枯”等等,都呈现在阳光之下,并不“隐身”。
说赏型很难,结论来源于能欣赏紫砂壶造型的人并不多。你可以观察周边买壶人、用壶人,多数还是在关注壶作者的名气与职称,壶泥料的稀寡与优劣,壶时间的早期与现代,等等。有几人说“真心喜欢这壶造型”的呢?
那赏型怎么“赏”呢?简单说,是看组成壶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要匀称、合理,就是前面所说的壶的“高矮胖瘦”问题。需要多个角度去审视壶,比如正面看和俯视看:
如有刻画和堆塑等装饰,还得看其细节,表现的内容是否切合主题:
总之,要看得“顺眼”,感觉有点意思,至少整把壶看起来“与众不同”。这“与众不同”很关键,是玩壶高手区别手工壶和机车壶的“法宝”!
以上,是看得见的“赏”。这种“赏”,参照的基准点,是壶的身桶。
还有一种是看不见的“赏”,比如膨胀感、内蓄力:
也比如,是持壶时候的舒适度等。这类的“赏”,靠的是感受和想象,无法给出标准的参考基准点,但真实存在。
总之,一个壶友,如果能把握住以上“赏型”的要点,那么他就处于相对有利的玩壶段位,可以淘汰掉很大比例的“干扰壶”选项,专心地淘一些真心喜欢的、能走心的紫砂壶作品,挺进到个人玩壶的“最高境界”,借器“栖心”,让心灵有所驻留,后面的修身养性,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宏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