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末最杰出的紫砂刻陶名家之一,同时又是位造诣很深的书画艺术家。他精刻的紫砂品集“诗书画印”的金石气和书卷气为一体,在造型和艺术品位上力求完美大气,故而在审美的精神内涵中,颇受文人雅士的钟爱。
他的刻陶工艺,无论是文化品位的内涵性,还是刻制水平的精妙程度上,无不透视出诗情画意般的艺术神韵。他与其同时代著名收藏、鉴赏家吴大徵先生相交深厚,过往甚密,常聚一起研讨壶艺,并共同合作过不少紫砂精品,他就是清代制壶名家赵松亭。
愙斋款 赵松亭制并刻汉君壶
此为曼生款汉君,壶形制到位,流把与肩连成一线,整体线面明畅、功法讲究、玉润饱满、一气呵成。
壶身线条清晰流畅,形制端庄大方,风格淳朴独特,此外壶身刻绘同样由赵松亭操刀,落款为东溪。
赵松亭制大亨款掇球壶
器型比例协调,结构严谨,凸显其技艺精湛。球腹,矮颈,短流,把如肥耳,流把匀称自然,口盖留唇而紧缝,盖上设小球钮。
壶形突出掇,素心素面,朴拙浑厚,壶腹刻诗句“一勺清泉香可爱,半瓯甘露品尤珍 松亭制”。
赵松亭(1853—1934),清末杰出的紫砂刻陶名家和书画家。不仅如此,他亦是善于经营的实业家。
他16岁时,父亲去世,为减轻家庭负担,赵松亭拜上袁村上较有名的紫砂艺人邵夫迁为师,学习紫砂制壶技艺。
后又拜吴月亭为师,学他的镌刻本领。吴月亭见赵松亭聪敏好学,亦知道他自幼学画学书法,十分愿意教他,但不肯以师徒名份相称。
于是,赵松亭逐与吴月亭成为忘年之交,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逐成莫逆之交。
吴月亭教他刀法的运用和技巧的表现,也教他「单刀」、「双刀」、「清刻」、「空刻」,赵松亭凭着自幼父教的绘画书法功底,没多久,就学会了镌刻本领。
因他常在家门前溪头东写图作画打稿而起了艺名“东溪”,凡在壶上镌铭落款,均用“东溪”艺名。
赵松亭制并刻出戟耳六方盆
仿古鼎制式的青铜六方盆,外腹刻有金文:“乙公作安守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其款为“右乙公万寿鼎铭 东溪仿古。”
金文运刀刚劲,法线条直挺圆畅,整体造型古意盎然,浑然天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仿古紫砂佳品。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已经小有名气的赵松亭受苏州大收藏家吴大澄之聘,至吴府仿造古器。
在在吴府,赵松亭历观吴大澄所收藏的钟鼎古物及各种古陶瓷器,先摹仿古器,然后即自行创制紫砂茗壶。
落款“愙斋”便是吴大澄晚年所用号。他以自己师承「邵家壶」是茗壶正统中的支流为由,逐取用“支泉”为名,并钤于茗壶盖内。
赵松亭这一时期所制茗壶,其款式浑朴雅致,简洁明快,并于壶上自刻自画,留下许多传统经典之作。
愙斋款 赵松亭制并刻莲子壶
此壶盖内钤“支泉”款,壶身一面分上下两行书刻“嫩荷涵露竹叶青,闲对明月翻茶经。”一面刻“莲房”二字,“癸巳东溪刻”五字,笔走龙蛇,简洁明快,与壶相融,更显飘逸。
“莲房”本意为荷花之莲蓬去掉莲子的部分,可入药;又指僧人所住的居室。此处应属前者,乃文人尚莲出污泥而不染之品德所取用。
愙斋款、赵松亭制东溪刻紫泥碗灯壶
此为清时苏州文人吴大澄聘请赵松亭所制,此为早期的圆壶碗灯样式,泥色金红,形制端正。
壶身更近于碗的造型,足底托显端庄之态。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年底,赵松亭坚辞吴府继聘的要求,回到宜兴上袁村,开始筹划经营紫砂陶的准备工作。
他一面自己做壶,一面物色制壶好手,亦一面开始订制人家的茶壶,自己租窑动烧。
赵松亭日夜忙碌,在几年中顺利地为沪上客商完成了一批批茗壶的订购订制任务,使他的经营有了一个顺利的开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赵松亭创立“艺古斋”,艺古斋以仿古为特点,正好响应了当时上海热心收藏的文人墨客好古之风。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松亭在上海订制一批出口南洋外销壶,回上袁后,即聘请一批紫砂艺人到自己作坊制壶,其中邵步云(又名云甫)、储铭、郭其林、潘石根等为有名技师。
由于松亭先生在制壶工艺上不陈陈守旧,且有推陈出新的开拓精神,故他的制壶工艺有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制陶艺人影响很大。
自1906年起为赵松亭制作出口《独钮洋桶》至泰国,深受泰国人士欢迎。至民国初年,赵松亭先后研究各种釉色,各种紫砂泥色,并施用贴花、挂釉、加彩技法,并先后获得成功。
赵松亭贡局水磨提梁壶
外销时,因泰国当地的审美要求而加以水磨工艺,磨光壶对于茶壶本身的材质条件要求甚高,越是坚致紧密的泥料,方能水磨出如镜面的效果。
此壶圆身直流,造型简洁素雅。壶体周正精工,体量特大而窑烧得宜,观之气势大度,为赵松亭制仿贡局款。
民国13年(1924年),军阀混战,陶工疏散,紫砂陷入低谷,窑场呈停顿状态。民国14年(1925年)下半年,赵松亭投入自己所有资金(并筹集其它资金)重建龙窑,定名为“复兴窑”,开厂设坊。制品供应茶坊酒肆,并将业务发展到沪上所有租界,独占鳌头。沪上租界内全部订制赵松亭的“贡局”系列壶,转手出口供不应求。
经过二年奋战,赵松亭不但站稳脚根,制品供应茶坊氿肆,并将业务发展到沪上所有租界,独占鳌头。沪上租界内全部订制赵松亭的「贡局」系列壶,「贡局」系列壶,转手出口,且供不应求。赵松亭亲自监督制造,并巧妙利用人们仿古心理,或刻或铭,或印或款,叫作坊客师及儿子赵廉太仿制各式朱泥小品,红泥小品。遗下传世品中。「贡局」、「顺治贡局」、「雍正贡局」、「乾隆贡局」,《仿古》、《贡壶》、《龙凤印》等款式水平壶,有很大一部份为赵松亭订制、监制之品。赵松亭高兴之余,亦有亲制品混杂其间。当时蜀山,上袁有很多名艺人参与仿制贡壶系列。赵廉太、王寅春、潘石根、郭其林、邵步云、沈孝陆、邵茂章等都是制水平「贡壶」的好手。赵松亭的水平「贡壶」壶表面或不作处理,或用包全片包口沿,盖沿壶脚等处。
赵松亭刻诗文一粒珠
此壶壶身自盖顶向壶身弯折,曲线动人,壶盖于顶部微微隆起,上置宝珠钮,嵌于壶身之中,外壁与壶肩紧密相连。
其上刻有“挹此霜华,却兹烦暑。东溪”诗词。流嘴于一侧中部接出,其于近壶壁处弯折向上,后于口部翻折外撇。壶身另侧肩部接执把,作耳状造型。
赵松亭制紫砂葫芦壁瓶
作对剖葫芦形,圆短嘴,束腰,上腹较小,下腹圆润,均作半球形,底端有凹脐。葫芦嘴尖处开一小口,可供插花装饰之用。
葫芦上腹部贴藤叶三枝,结有一小葫芦,其中一枝藤蔓扭曲延展,须蔓卷曲,梢叶茂盛,整器具有较强的写实效果和装饰特色,成对出现相映成趣。
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赵松亭的生意越做越大,经营规模亦越来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响。各家店号,厂家纷纷仿效。赵松亭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厂房有四十多间,成型工人有几十名,可谓是经营有方的紫砂大户,名副其实的实业家。
1934年,赵松亭逝于宜兴上袁村,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