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茶艺系指清康熙中期起,至民国三十八年止(一六八九至一九四九年),长达二百五十九年。这个时期的茶文化有三种特色:是朝廷酷好茗饮,清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文化甚为留意,茗饮也是汉人文化的一环,清代君主多有好者。是民间社会亦盛行茶礼茶俗,茶馆兴隆,遍行各地。是茶叶贸易鼎盛时期。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三种茶艺。 茶娘式 系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干...
查看全文 >
茶文化是人类在生产食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人类食用茶叶的方式大体上经过吃、喝、饮和品四个阶段。“吃”是指将茶叶作为食物来生吃或熟食的,“喝”是指将茶叶作为药物熬汤来喝的,“饮”是指将茶叶煮成茶汤作为饮料来饮的,“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冲泡作为欣赏对象来品尝的(饮是为了解渴,可以大口饮下。品是品尝,需要细啜慢咽,再三玩味)。前三种方式发生很早,可以早到原始社会时期,后一种方式较晚,很可能晚到魏...
查看全文 >
茶艺的表演形式是很独特的,一方茶席、一张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艺师就可以进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配解说词,还可以配音乐,还可以配一名乃至数名茶侣(协助茶艺师表演的人员)。因此单从形式上看,茶艺表演和戏曲表演(注: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指昆曲和京剧,下同)最为接近。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洁集中,主题鲜明,能一开始就引起观众注意。不足之处是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
查看全文 >
9月27日,首届四川国际乡村艺术发展论坛在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隆重召开,论坛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承办。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教育厅、商务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林业和草原局、省供销社、省妇联、省农田水利局等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省旅游学会、省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内外乡村艺术专家学者、文化旅游企业、手工艺大师、乡村工匠...
查看全文 >
1987年制:复竹壶 作者:徐秀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4年随陶刻艺人任淦庭(缶硕)学习,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此壶以一段竹节为形制,端庄稳健,节奏之美油然而生。壶身精雕细琢 于1987年制作完成,非常珍贵 推荐收藏。...
查看全文 >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凡你想知,务必告知,我若所知,知无不言,我所不知,查尽史料,为卿解之。中国茶艺所追求的环境美,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鸟声低唱禅林雨,茶烟轻扬落花风。”“曲径通幽处,禅房茶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静心美。其二:“落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云缥缈、石峰蝾、晚风清、断霞明的幽玄的孤寂美。其三:“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
查看全文 >
何道洪,1943年生,艺名山蜀,江苏宜兴丁蜀镇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先后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裴石民,深得名师真传,练就制作方器、圆器与筋纹器等器形的扎实功底。并深造于中央工艺美院,紫砂工艺美术生涯已余五十个春秋,在紫砂艺苑形成了壶艺界乐道的“何式风格”。全手工成型与深湛的工艺美术修为,使其作品堪称当今首屈一指,创当代壶价之最。作品集“松、竹、梅”等具象形和俗称“光素器”、“筋纹器”之大全,独创的...
查看全文 >
一、“茶艺”一词渊源茶经中国茶艺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如唐代的陆羽《茶经》,宋代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明代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对古代中国的各种茶艺有着具体的记录。但是在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很长时间里,中国茶艺有实无名。中国古代虽无“茶艺”一词,但有一些与茶艺相近的名词或表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
查看全文 >
作者:丁以寿一、茶艺复苏(1949-1979)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陆因长期受到极左路线的影响,茶文化低迷。期间,只有在福建武夷山和安溪地区、广东潮汕地区,传统的工夫茶艺尚能维持。当代茶艺复苏始于台湾地区。1951年,林馥泉出任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创刊并主编《茶讯》,积极宣传饮茶文化。1974年,公会成立“台茶宣传委员会”。林馥泉从总干事位置退下,改聘为专门委员,领导...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