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查看全文 >
茶一直与时间的概念相伴,时间变化,茶香也变化。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茶。所以要看懂茶、喝懂茶,先要懂时间。 茶与茶是不同的,以普洱茶为例,制作的时候十分简单粗疏,所以要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就要依靠时间的沉淀,存放时间越久,普洱茶的香气就越浓郁。要记得存放时候要保持干燥,要单一茶品存放,防止串味。 像龙井一样的绿茶制作时十分精细,这种茶就需要早喝,在经过差不多半月的收灰过程后,就可以达到绿...
查看全文 >
宋徽宗赵佶是个天生的艺术玩家,不适合当皇帝,却可以冠以双料头衔:出色的大艺术家、蹩脚的皇帝。徽宗懂书画,创制瘦金体,花鸟人物都画得精美无比;他懂园林设计,在汴京开封大建园林,建材选了最具艺术空灵想象的太湖石,不惜劳民伤财,到太湖里打捞,还要一路运到汴京,想来那工程也不亚于古埃及法老王建筑金字塔。他还“懂得用人”,专用一些奸佞之徒,如蔡京、童贯,让他整天开开心心,沉溺在莫谈国事的美好艺术世界之中。...
查看全文 >
鲁迅(1881—1936),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989年起,改名树人。鲁是他1918年 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过诗书经传的熏陶, 他对艺术,文学有很深的爱好。 鲁迅的外婆家住在农村,因而,他有机会与最下层的农民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对民情 民俗有很深刻的认识。这结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鲁迅...
查看全文 >
茶本是植物的一部分,或叶或花。经过特出炮制之后,就变成了饮料。把它们浸入水中,稍带一会儿 ,它们就变成了液体的茶。 人之出生或许就似这茶,沐浴于骄阳之下,摇曳于风雨之中。清晨有朝露洗脸,暗夜有银月为灯。经历了许多冷暖晴阴之后,我们就成熟了。 成熟的我们积累了许多思想,情绪,经验,财富。抑或是一贫如洗,身无分文,那也可做淡茶。 不论是你,浓茶香烈,还是淡茶清醇。终有一天将会魂归天地了。茶在...
查看全文 >
爱茶的女人,其实追求的是一种格调。 凝视精巧的茶叶在水中翻腾、绽放,品味茶水从苦涩逐渐转向清香甜美,如同观看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表演,感受生活如茶香般沉稳隽永。 80后的女人,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茶是她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她们与茶相伴,与茶对话,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与悠然的茶香共舞,摇曳出一支绝佳的曼妙舞步。 70后的女人,生活教会了她们积极思考。于是,心情好与不好时,她们喝茶,...
查看全文 >
茶是中国最古老最普通的饮品。或说茶是苦菜(许慎《说文解字》),或说茶为南方之嘉木(陆羽《茶经》),那只是说了茶的植物性一面;“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许次纾《茶疏》)茶与水结合才能尽显茶的本色。茶,是茶叶与水的共生物。 文人在文房四宝的拥戴中枯坐,一经吮茶,立刻以狂喜之心拥它入怀,轻啜慢品。茶是自然的、圣洁的,茶是优雅的、纯粹的,茶是温情的、清芬的,它使整个书房溢满氤氲。文...
查看全文 >
全文共1029字,图片7张,阅读需2分钟。中秋来临之际,身边的朋友都在积极准备中秋节的礼品,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每当中秋来临时,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亲人的思念、感恩,今天茶小逸就跟大家聊一聊茶与月亮、中秋的故事。中秋与茶中国人爱茶,把茶叶制作成一定的形状,始于三国时期,在《广雅》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饼成以米膏出。说的是荆巴地区把茶叶采摘下来以后,制成了...
查看全文 >
禅茶一味:苏轼与茶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