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外形、汤色,从品尝的角度,可以从味觉、香气(嗅觉)和触觉三个纬度去解析。 我们用嫩香(原料嫩)、板栗香(火工高的炒青)、花果香、青气(杀青不当,残留青草味)等来描述茶的香气和滋味,用醇和、细滑等来描述舌头感知的触觉。 从茶叶专业审评来说,绿茶的鲜度很重要,好的绿茶冲泡出来的汤水有明显的鲜香和鲜味,类似于竹子和树叶的感觉。绿茶里有二十多种氨基酸,自然是有鲜味,但...
查看全文 >
茶,东方古老的饮品,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散发着不同的滋味,抒发着不同的情感。老朋友相聚,泡一壶茶,侃侃过去的事情和友谊,相洽甚欢。茶,能最贴切做情感的纽带。远亲近邻造访,沏一壶茶,拉拉家常,叙叙旧,摆摆龙门阵,相见甚欢。茶,最有礼节。 商业伙伴相聚,找一处高雅茶楼,来一壶西湖龙井或铁观音,天高海阔,无所不谈,情感在茶水中延续。茶,具有那份无以伦比的厚重底蕴。工作闲暇,泡一杯茶,润润舌、解解乏,...
查看全文 >
“蹭”字在中文词典中解释为:慢腾腾地行动,其中包含着无所事事,消磨时光之意。“蹭茶”者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眼前一杯茶,却无暇关心,更无法体会茶的好坏,因而“蹭茶”多与茶叶无关。 现今茶人也有一句口语曰“趁茶”。意指茶人在各种茶事活动中,为得到一杯好茶而不择手段。在这里,“趁”字被赋予了利用时间、机会,不顾一切得到的含义。更有“趁火打劫”的气势和“趁热打铁”的速度。 为了那杯茶,抓紧时间,...
查看全文 >
我国史籍中常有“茶能醒酒”的记载,这里的“酲”,或许是醒之误。如果说汉代茶的传播主要还只显于荆楚或长江中游的话,那么,三国和两晋时,江南和浙江沿海的我国东部地区,茶叶的饮用和生产也逐渐传播开来了。 先说三国的史实。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其升为限,孙皓是三国时吴国的末帝,接位前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侯,此内容当记述的是永安三年(260年)以后的事情。因...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