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杭州城内茶馆林立,其实这道盛景在南宋时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杭州城内已是茶肆密布,是重要游艺场所。明代,杭州茶事也很兴盛,《儒林外史》十四回中就提及,“城隍山就是吴山……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清代,不少茶肆于下午、晚上请艺人在茶肆中说评话,以招揽茶客。喝茶听书,成为杭城中、下层人民普遍之业余消遣与娱乐活动。五十年代,大小茶馆尚有三百多家。而现在三四十岁以上...
查看全文 >
新手泡茶时,从一下手就开始愁的问题就是到底要放多少茶叶,不同的茶投茶量是不是不一样?不同的茶具泡茶投茶量是不是要不一样?那到底是要放多少呢? 一、按比例投茶(以茶壶为例) 茶叶在冲泡时有一个常用的茶叶与水的比例,就是1:50,也就是说,1克的茶叶,要加入约50毫升的水,你可以通过这个公式大概推算一下你需要放入多少茶叶。 泡茶应该放多少茶叶?掌握这两点就不会错! 这样推算的话,如果你的...
查看全文 >
流连繁华间,沧桑了容颜,那只身远去的背影,萧索了整个初秋,我还是愿把梦换取过往的温馨。刹那间,回首,已然过了几度春秋。曾许下的诺言是背弃了的债,把时间都剪短在记忆里,任由微凉的秋风吹拂着发丝,连带那些淡雅的忧伤一并飘散着,轻舞。 一如往昔,敲打着键盘,清脆的声音回响,刻画着思念,抒发着别样的情致。一个人的空间,消逝了喧嚣,溶解了繁华,只剩下素雅的平静,只剩下淡淡的思绪围绕,回忆,铭记,沉迷...
查看全文 >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氏而闻于鲁周公。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到现在,中国人饮茶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茶是和气君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既能解渴去乏也可修身养性,于是世间的茶,渐渐的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另一类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前者是俗物,后者是雅物。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是物质,是饮品,中国人的习惯是“客来上茶”,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茶,...
查看全文 >
茶有多种﹐各有性格和等级之分。有沉厚朴实﹐有轻松飘逸﹐如流水行云。口味不同﹐对好茶标准有异。但总的来说﹐好茶有三个“唔得”。 一个是饮咗“唔笑唔得”。另一个是饮咗“唔开心唔得”。第三个是靓茶“唔饮唔得”。 靓茶甘香好味﹐喝后生津。口水分泌增加﹐个口自然微微张开﹐将口水留在口中﹐面口好似微微笑咁﹐所以谓之唔笑唔得。 人得到满足﹐自然开心。两三知己一齐叹靓茶﹐气氛投契﹐心情自然开朗﹐所以靓...
查看全文 >
几个朋友在一起喝茶时,总有一种相聚的惊喜感,同时,说起对茶的感受来,每个人的见解也不见相同。当然,对于好茶者来说,说的头头是道,还有一些说到激动处,竟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个时候,我总能感觉到茶文化的深奥。 虽然我也是一个常常喝茶的人,但是对茶道却没有太多的讲究,也不会在乎茶叶的新与旧,也不会在乎茶叶的贵与贱,图的只是喝茶的那种快乐心情。偶尔想到这些年来与茶的相交,总...
查看全文 >
台湾最近流行一种完全不用热水冲泡的“冷泡茶”,只要将茶投入封口瓶中轻摇几下,很快就可以喝到色、香、味都不差的茶汤,而且咖啡因含量低,不伤胃、不影响睡眠。最近英国一份调查发现,喜欢喝热茶的人患食道癌的几率,比喝冷茶的人高出八倍。因此,“冷泡茶”已经成为台湾养生饮食的一大热门。 台湾出产知名高山茶的南投名间一带的茶农,发明不需要热水泡茶的“冷泡茶”方式,不用烧开水,一小包茶投入封口瓶中轻摇,快...
查看全文 >
很久以前读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其中两句是被爱茶人多次引用的诗,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我生活在乡下,乡下没有诞生佳人的土壤,我印象中佳人只存在于莆仙戏剧舞台上,是用脂粉涂抹出来,如果仔细一瞧,那泥土色的脖颈总把底细泄露出来。说到“土”,我总联想到乡下姑娘的脸色,她们长期劳作,那些泥土仿佛顺着她们长满茧子的手,沾染到她们的脸庞上。我所认识的乡下妙龄女子的样子,...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