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马古道,一条因马帮驮运普洱茶而兴盛的古代商道,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一条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廊。正因为茶马古道是如此复杂,它是数千公里的长路,绵延数百年的时光,此刻当我们试图在心目中勾勒出一幅尽量完整的茶马古道图景时,一本全面详实的“大部头”恐怕不能错过,那就是普洱市政协编著的《普洱茶马古道》。跟随这本书跨越时空,走进真实而丰富的茶马古道。翻开它,仿佛又听见马蹄铃声响起,仿佛又看见热闹鼎沸...
查看全文 >
御笔山原名“景董山”,傣语是城边美丽的山,御笔山之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明朝初年,傣族首领思伦发拥兵自重,发兵10万攻打景东城。当时,景东傣族土司俄陶率2万土司兵奋起抵抗有功,后来朱元璋征召俄陶入京受封,并授俄陶“诚心报国”的金腰带。当时,朱元璋边翻看景东地图边听俄陶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俄陶把家乡的山河及风土人情向皇帝做了介绍;当俄陶介绍到自家住宅的后山如何俊秀灵气时,朱元璋握笔之手颤抖了一...
查看全文 >
有的人,茶喝得好,泡茶也讲究得很,但对茶具的清洗却并不在意。 用完的茶具,随意地放入茶洗,甚至干脆置于一旁,等下次泡茶时再清洁。 抑或是,每次喝完茶,会有意识地注重清洗,却没找对方法,为后续喝茶带来了麻烦。 今天,就让我们来关心一下这个无法被跳过、但从不被在意的步骤——洗茶具。 喝好茶,首要是茶具干净 首先,必须要树立一个观念:及时清洗茶具,非常有必要! 茶具使用过后,如果不及时...
查看全文 >
普洱熟茶的各种滋味里,醇厚应该是最常见的了。 如果我们给一款熟茶打分,没有异味、杂味和堆味的熟茶只能是及格;在此基础上有甜润口感的熟茶,可以打70分;醇厚口感的熟茶,可以打75分;再往上的加分项,当然是为丝滑和陈香准备的,这个咱们下几篇再单独说说。 醇厚不等于浓厚,茶汤的厚度和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你感受到的浓厚饱满的感觉,就是熟普的醇...
查看全文 >
中国人爱茶,就像西方人爱咖啡一样。喝茶也有一定的讲究,每次喝茶,不同心态在品的感觉上是不同的,如果心情不好,喝什么茶都没了滋味,因此好心情才是品好茶的关键。喝茶的心态非常重要,用平和心去品茶,才能品出茶的清香。 想品茶先平静心态,喝好茶要有好心情就是这个道理,微闭着双眼品味茶香,是每个品茶者都爱做的习惯,可见心态对喝茶来说是多么重要。 用感恩的心去喝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了,这茶中...
查看全文 >
我们知道,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原料是云南乔木大叶种,其寿命可达成百上千年,芽叶肥壮,内含的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物质比一般的小叶种茶树丰富。因此,尽管不同山头,普洱茶呈现出不同的品质特征,有的香更高,有的水更具甜感,但初入口时的苦涩感则是共性特征。茶,苦荼也,苦中带涩乃是本味。但是,优质茶与普通茶的区别主要就在于,优质茶往往入口稍苦涩,但不凝滞,转化回甘、生津快,饮后齿颊留香、舌底鸣泉般舒畅感。 ...
查看全文 >
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觞于三唐,发展于宋元而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盖其时茶具与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
查看全文 >
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很久以来,茶和酒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以致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和酒文化。茶和酒,酒与茶,都保留那么多历史久远的典故或美好的传说,使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也许是缘于神农尝百草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吧!以茶解酒成为人们多少年来不可更改的方法。虽然现代科学证实,以茶解酒完全是错配鸳鸯,但人们还是不改初衷,酒和茶便因此而形影不离了。餐桌上不能缺少酒,更不能...
查看全文 >
茶很慢。更讲究的人还要选水,并非什么水都泡得了茶的,古人为了喝茶而远足去找水的不是没有。 水沸,泡茶,茶叶慢慢地散开,叶瓣一片片张开,像向下伸展的树。要等到茶色出来,水稍凉,品一口,而不是一口喝光。“品”字有三个口。更慢的是,一杯两杯茶喝下去,身体没什么反应,舌尖上有点味道而已。什么道?非常道,说不出来,品吧。 茶喝上10年,天天喝茶的结果是看不见的。也许你的面色看上去很红润,那也说不上...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