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下面与大家分享我国茶简史,知道了这些才敢说真的懂中国茶! 茶文化贯穿古今 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秦代:23...
查看全文 >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与武夷茶双绝人寰,著称于世。 武夷山何时有茶?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二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见《崇安县志》第19卷)。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
查看全文 >
创制于云南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普茶指普洱茶,说明当时已有将散茶蒸后,加工揉制,压缩体积,便于携带的压制茶了。 沱茶名称的由来,沱是由团转化而来,有说由于过去运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不论说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
查看全文 >
据记载,茶膏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据此记载可以认为,陆羽在这里所记载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在制作饼茶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的唐代贡茶中有“岳州邕湖含膏”。据此记载,唐代湖南岳州(今岳阳)已生产贡品邕湖含膏。 唐代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贞元中常兖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耐之,谓研膏...
查看全文 >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 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
查看全文 >
普陀佛茶制作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机械化技术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cm,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h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鲜叶经杀青机、揉...
查看全文 >
不知道你听说过普陀佛茶吗?普陀佛茶和僧侣有关系吗?现在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普陀佛茶的起源普陀佛茶是绿茶的一种,产自浙江普陀山。众所周知,普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山脉之一。因此,它被称为普陀茶。由于普陀山在太阳出来之前常有云雾,所以普陀山佛茶就生长在云雾之间,所以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普陀佛茶的品质普陀佛茶在清代以后的三五天内就被收藏起来了。采摘的标准是一芽两叶,在新鲜的叶子上显示出来,并通过绿、卷、干等...
查看全文 >
普陀佛茶产于浙江丹山群岛的普陀山,普陀产茶历史悠久,是浙江省丹山市特产,被授予“佛茶之乡”的称号,茶叶原料采摘会选在晴朗的早上,经过摊青、杀青、揉炒、搓团等工序制作而成,制成的茶叶似圆非圆,呈螺旋状,宛如蝌蚪一般,茶色翠绿,白毫显露。普陀佛茶产于浙江丹山普陀佛茶产于浙江丹山群岛的普陀山,普陀被授予“佛茶之乡”的称号,茶区四季分明,降水量丰富,土壤为红壤,适宜种植茶树,且生长的芽叶鲜嫩肥硕,叶厚芽壮...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