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起书院茶,大家肯定在想它与书院应该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没错,书院茶就是在书院中盛行的茶道,由此而形成一定的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书院茶文化。 在历史上,中国的书院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宋代书院盛时发展到四百余所,成为儒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人的中心。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有紫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这些书院大都盛行茶道,书院茶文化由此兴起,成为宋代茶文化的中心。...
查看全文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
查看全文 >
南朝因为接近茶叶产地的关系,饮茶更见普及,几近"日常茶饭事"。至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从南朝归顺的人增多,其中有一位叫王肃的儒者,不喜欢北族风味的羊肉、酪浆,而喜好鲫鱼羹,口渴的时候就喝一点茗汁(茶);後来王肃渐渐吃惯北方的口味。 有一次,他和孝文帝在宴会时,吃了很多的羊肉,也喝了不少的酪浆,於是孝文帝就问王肃说:"中国饮食方面,羊肉和鲁羹、茗饮和酪浆,那一种较好呢?"王肃就回答孝文帝...
查看全文 >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158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麦。本文导读:第一次听到潮汕工夫茶,还以为同滇红、西湖龙井、安化黑茶那些一样,是一种地方名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种泡茶的技艺。初听工夫二字觉得与“功夫”音相似,后来明白意思却不相同,在潮汕地区工夫二字喻意细致、用心、做事讲究之意,而且冲泡操作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工夫,故而名为工夫茶。对于潮汕人来说,用到嗜茶如命一词也毫不夸张,从早晨能喝到晚上。并且不仅爱...
查看全文 >
潮汕工夫茶的历史喝功夫茶,是潮州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无论是饭后、谈事、好友相见,都需要一杯功夫茶作为媒介。而作为媒介的潮汕功夫茶更是历史悠久,盛行于宋。更是中国茶道,日式茶道的鼻祖,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所谓潮汕工夫茶,并非某款茶品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方式,如工夫红茶一般,这种泡法较为讲究,操作起来费工夫,需功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工夫,品饮的功夫。源于宋,盛行于广东的潮...
查看全文 >
远在4700年前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我国先民便发现茶树并形成饮茶习俗。潮汕人饮茶的习惯,无疑是受到中原饮茶文化影响的。随着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对潮汕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粤东地区属百越诸族聚居地,后来有浮滨人、山越人、畲瑶人等,在这土地上栖身山野,繁衍生息,过着“击石取火”、“狩猎网鱼”、“刀耕火种”的生活。畲族聚居潮州凤凰山,以狩猎种茶为生...
查看全文 >
潮汕工夫茶艺: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汤、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 " 太极起势 " ,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汤”、“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第二、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