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还有个残酷的现实:茶企营收与利润都很低。
2019年,国内大茶企天福茗茶营收17.97亿,中茶16.29亿。同时期,新式茶饮喜茶收入超过40亿。
我国上百万家茶企,竟挑不出一个与只有8年历史的新式茶饮匹敌。中国最骄傲的传统行业,被洗茶吊打?
中国茶叶的高光与落寞
最近,网上有一种声音:中国是茶叶大国,却不是茶叶强国,坐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原料基地,却没有一家大品牌。
中国是世界第一茶叶大国,这一点,当之无愧
2018年,世界茶园面积488万公顷,中国世界第一,达303万公顷,占世界茶园面积的62%。茶园面积第二的印度,茶园面积只有60.1万公顷,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2018年,世界茶叶产量587.9万吨,中国茶叶产量也是世界第一,达261.6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44.5%。茶叶产量第二名的印度,当年产茶133.9万吨。
除此之外,我国有世界上最全的茶种,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以制法和品质,把我国茶叶分为绿、黄、黑、青、白、红等六大茶类。而欧洲按商品特性分,只有红茶、乌龙茶、绿茶。日本按发酵程度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而且,世界上的茶叶都是从中国流出去的。朝鲜的茶叶是金大廉向大唐皇帝(文宗李昂)求去的;日本的茶叶是宋朝时候、荣西禅师在浙江天台山修佛时学会的(现在的抹茶,是宋朝人玩的);印尼的茶叶,是鸦片战争前,东印度公司派杰哥逊从大清捣鼓出去的;
俄罗斯茶叶,是甲午战争时期,一个叫索洛夫佐夫的俄国人叫上小伙伴,约上中国茶工在俄国种植的。那位中国人就是人称“红茶大王”的刘峻周,格鲁吉亚的“刘茶”也是他造的。
其他地方的茶叶,是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吴智恩)偷出中国,种在殖民地扩散开的。先是印度,然后在澳洲肯尼亚等殖民地推广。
世界上所有的茶叶,都源于中国。如今,中国也是世界第一茶叶大国,产量、茶种都可以吊打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但:
中国茶叶没有大品牌,也是事实
中国茶企并不强。世界上与茶相关的大企业,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国外,比立顿还能卖的塔塔饮料,是印度的。在中国市场,把咖啡玩的炉火纯青的茶叶品牌雀巢,是瑞士的……
中国茶企不仅在国际市场没有存在感,哪怕在国内,也没有哪家茶企躺在大A股上活蹦乱跳。
坪山茶业改做区块链,后被勒令清盘,原本新三板的几家,集体终止挂牌。已经上市的茶企,今年上半年,营收额比去年同期少了8900万。8900万放在一个顶级上市公司不算什么,但茶行业年营收额最大的企业,也没有超过20亿!
而即将上市的茶企,圈内炒得沸沸扬扬,但放眼资本市场,资本并不看好茶叶。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是国宝级央企中粮旗下的子公司,2016年,中粮酒业营收28.55亿元,而2017年的中茶营收12.29亿元。同为中国传统行业,同为一个大哥下面的小弟,茶叶营收还不到酒类的一半!
都知道:没有大品牌引导,中国茶企只能赚辛苦钱。很多人都在问,中国茶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上百万家茶企,怎么就挑不出一家像样的?
堂堂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世界第一茶叶市场,竟没有一个大牌。这很尴尬啊!
上文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不喝茶的人的心声,是事实吗?是,无法反驳那种!看到中国茶叶产量第一,市场第一,却没有大品牌的窘境,并积极寻找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茶叶没有大品牌,这个问题,从清朝末年,中国茶叶出口被印度赶超的时候,就开始探讨了,到现在,已经困扰了我们100多年。
百余年来,行业内外,都在寻找中国茶叶出不了大品牌的原因:
中国茶有品类、无品牌
茶与酒,都是中国传统行业。提起酒,人们会先想到茅台、五粮液,拉菲、张裕、大理V8,然后再想到白酒、红酒、啤酒。
但提起茶叶,人们会先想到绿茶、红茶、普洱茶,但要说茶叶品牌,拿放大镜把中国茶叶找一遍,也找不到一家像样的。
结果就是,知道白酒好,马上就想买茅台,但知道普洱茶好,买哪家?靠不靠谱?万一被坑怎么办?
憋红了脸,千呼万唤,终于找到小罐茶,打通中国茶叶品牌与品类的痛点,把茶叶从农产品变成商品,一年卖出20亿,成为中国茶叶品牌状元。查看历史消息,突然发现:被人算了一笔账,打成智商税!
有全球最大的茶叶市场,最全的品类,却没有一个大牌,而普洱茶喜欢对标的葡萄酒,拉菲已经在中国建基地了。
而茶叶,因地域成名,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但要辐射全国,甚至世界,远远达不到。
茶行业没有规则
除了品类占主导,茶行业没有大品牌,是因为茶行业没有规则,六大茶类各自为营,太乱了。
市场混乱直接导致价格混乱。很多人买茶的时候,不知道买什么品牌的茶叶,乱买又怕被坑,干脆就不喝茶了。
茶行业手工为主,生产力低
中国茶叶到现在依然是以小农生产为主,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采摘到毛料,全程手工制作,如此一来,人工成本高,产出效率低。
而其他国家茶叶,比如印度的茶叶,在英国殖民者时代,英国人就帮印度搭建了机械化生产,而且,整条机器供应链,以生产红茶为主,所以才有塔塔饮料这样的大茶企。
有大品类、没有大品牌,茶行业混乱、没有规则,茶叶生产力低。这些都是我国茶叶造不出大品牌的原因。
但是,更应该看清一点,正如一国有一国的国情,中国茶叶有自己的行情。中国茶叶没有“茶中茅台”是很尴尬,小农手工业生产拼不过机械化产能也很残酷。
当下,中国茶叶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不喝茶的人的舆论,说我国茶叶市场庞大,为什么没有大品牌,而且每一棍都打在茶行业的七寸上。
而另一边是喝茶的人、茶行业的人看到的现实,我国茶叶以名优茶为主,数量相同的茶叶,名优茶可以创造大宗茶3倍的产值。我们服务好国内市场,传播好茶文化,也就够了!
两者各有各的理,吃瓜群众觉得茶行业自娱自乐,茶行业、喝茶的人觉得吃瓜群众不懂茶,瞎评论。
双方一直分不出高下!
写在最后:
最近,网络上关于中国茶行业的话题很多,讽刺茶行业没有大品牌,诸如中国3000亿茶叶市场,竟然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何时才能出现茶中“茅台”。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消息,作为一个在茶圈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人,真的很能理解。所有的质疑和讽刺都是事实。没有大品牌,行业混乱,手工生产力低,茶文化堪比高考等等,这些都是茶行业的现状。
从业者每每谈到这些问题,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试想:哪一个卖茶的、喝茶的不喝茶的,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出一个行业世界第一的大品牌?
尤其这几年,民族自信心爆棚,看着华为在美国的封杀下尚且能杀出一条血路。有人讽刺:中国有最大的茶叶产量,最大的茶叶市场,为啥就出不了一个茶中“茅台”。这也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几千年来的茶叶传统,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就改变。
改变更要顾虑中国茶叶的现状。茶系一方民生。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等工作。1.3亿人抱着仅仅3000亿元的茶叶市场,大家都很尴尬。
现在,行业虽然有很多问题,至少茶行业这个碗里还有粮,靠茶为生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里面吃饱饭。
中国茶叶一旦为了品牌而造品牌,推广机械化,增加生产力,既要面对国外大品牌的冲击,还有可能被崇尚茶文化的国内消费者抛弃!
这样一来,大品牌也许能造出来,满足吃瓜群众的心理成就感,但中国茶行业,很有可能杀敌800,自损1000。风险实在太大!
中国要从茶叶大国变成茶叶强国,缔造自己的大品牌,要找准方向(不照搬),一步一步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未来,中国完全有可能诞生世界级的茶叶大品牌,依靠茶叶深加工和5G。
茶叶深加工,简单地说,就是茶叶走高科技路线。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这两年,美国总是死磕我们,就是我们在抢美国高科技领域的蛋糕了。
以前,美国用高科技技术,躺着就赚钱,而且利润高得害怕,现在,我们要进军高科技领域,他肯定很慌。
茶叶也是一样的,谁掌握茶叶领域的顶尖科技,谁就可以躺着赚钱。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分离鉴定,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500种,其中有机化合物超过450种,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基本元素有30种,占自然界存在的72种元素的41.66%。
药品、饮料、速溶茶等众多领域,都需要茶叶。
我国茶叶深加工由茶界院士刘仲华领衔。刘仲华院士曾透露:我国茶叶深加工领域利用20多万吨的茶叶原料(约占我国茶叶产量的7%),带来了1200-1300亿的产值。
比起出口5.8美元/公斤的茶叶,是不是赚翻了?只要在深加工领域站稳脚跟,茶叶科技大品牌一定会应运而生。
而茶叶品饮市场,必须靠5G
我国以内销市场为主,消费的是茶文化,这就注定内销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维持现状,除非有企业用高科技和低成本拼配出优质茶叶,并大量投放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的大品牌,得靠5G,5G绝不是只用来打电话,更强悍的地方在于产业革命,说的直白点,叫智能机器人,可以一天24小时不停工作,还不用开工资,也用不着五险一金。
如果茶行业推广智能机器人,印度等国那些英国人一百多年前给他们打造的半机械化半人工的产业链,在智能机器人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要生产力形成代差,中国想不出一个茶叶商品化的大品牌都难,干嘛非要把眼光停留在130年前的立顿。
中国茶叶,因为英国工业革命输了,但也会因为中国引领新的科技革命,重新回到世界巅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茶叶!
中国茶叶,没那么不堪!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