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加关注
文/义芳君(zpyftea)
1.
一本穿越时空,流芳千古的经典名作,往往凝聚了作者毕生的心血与智慧,但是后人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作者的苦衷。
而一泡水香超群,滋味万千的茶中精品,一定是倾注了茶人内心无比的热情与坚持,但是这泡好茶未必能够获得所有人的青睐和赞誉。
原因很简单,“曲高合寡”。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品质超群,因为,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再强求,也还是始终无法明白。
能有如此成就的,必然是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像痴人般沉醉期间,方才有了像样的人生。
2.
茶人是个很特殊的“职业”,茶业是个历史很悠久,却又很新潮的行业。
他,抑或是它,往往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眼中的“阳春白雪”。浅浅一杯茶,喝着喝着,顷刻间可以天上人间。其实背后的艰辛,就如同一杯浅浅的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了这个世界,却把辛苦与委屈留在了自己的内心。
真正的茶人都是“茶痴”,往往都有着“职业病”,譬如:一天不去茶园转转,这日子就失去了主心骨;一天不喝茶,这喉咙就不舒服;嘴里没有茶味,这浑身不着调。
这些可爱的“茶痴”们,对茶叶很认真,对自己却很随意,尤其是整天忙里忙外的茶农们。他们是真正的“茶痴”,有着自己的操守与责任但当。
前几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制茶能手“老赵”。
他就是这样一位“茶痴”。
其实“老赵“不算老,也就大约四五十岁的光景吧。自小就跟着父辈潜心经营自家的十几亩茶园。留着标准的板寸头,“一来少理发省钱,二来不会影响干活”。跟着他,经常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往往又不得要领,仿佛心不在焉。只因为他一门心思在茶叶上。唯一的好处就是,天天有免费的好茶喝。
他有个让乡里乡亲十分“诟病“的”坏毛病“。当大家与时俱进都在制茶的各个环节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时,以便提高劳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他却是尽可能地弃之不用。大家觉得他“死脑筋、真不会变通”。但是,他有他的道理——机器设备固然好用,效率高了,不会像以前那么累了,但机器设备即使通了电,依然是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的。因为它只是没有感情,没有温度的机器。
在他看来,茶叶是有生命的。当你在制茶过程中,你的手不断地与茶叶亲密接触,就仿佛是在与茶叶的亲密对话。这样更加亲切,也更有手感。
他相信,一颗热心,加上有温度的手,制作出来的茶叶再不济,也定不会太差。
结果自然是不错的。每年的茶王赛上,他成了常客,只是产量实在不高。这几年,明显感觉他老了许多。
老赵的心并不大,就想做点好茶,多赚点钱,把这小日子过好。
其实,老赵的日子还是挺难过的。老赵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城市里打工。打工的城市其实离老家并不远,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但他们平时很少回去,更别说在茶季农忙的时候,回去帮忙。老赵对此有点失望,老两口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劳动力缺失,已经让他明显感觉到吃力。但是对他来说,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他总是笑着说,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不用像他那样从事繁重的生产劳作,有个“光明”的前程,可以在城市里“生根发芽”。但,他从没有提过,也从没有想去城市里跟自己的儿子、女儿一块生活。听说,他儿子、女儿打工的收入并不多,一年能拿回家的钱也是很有限。
老赵的境遇并不是个案,在许多产茶重镇,这是老一辈茶农们面临的一大困境。
(老赵实在不爱抛头露面,权且上他家茶园美图)3.
其实,对于诸多产茶重镇而言,茶产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关系百姓民生与产业经济GDP,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几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疲软,以及市场需求的萎靡不振,某些地区的茶产业逐渐江河日下,个中缘由固然有很多,这也无疑让当地茶产业平添了几分“心酸“。
茶产业萎靡不振,茶事多艰,最受伤的还是茶农。在市场颓势面前,正视问题,把脉号诊,对症下药,以长远的产业规划代替无序自发的发展模式,以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代替不计后果的低端竞争,以团队作战、集群出击的产销模式代替单兵作战、分散自由的小股作战模式。在风云突变的市场趋势下,也许还是有甜头可尝!
都言茶人痴,谁解其中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图片源自网络)世事难为,人间几多真君子?俗情易达,红尘还需大丈夫!
码字虽不易,【义芳君 微信ID:珍品义芳茶铺 (zpyftea)】不忘初心,坚持原创,希望得到您的鼓励和支持!
茶眼看世界 品茗知冷暖 乐享茶生活——与茶邂逅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