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喝茶的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总是喜欢在喝茶的时候也享受一下美食,其实并不是只有下午茶的桌子上有美食,我国茶席很早就有茶点茶食的记载:茶食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宗文懋的《天金国志·婚姻》,金国旧志”婿纳市,皆先期拜门,戚属皆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各地区风俗喜好不同,茶食也各不相同。喝茶的时候一般把用来冲饥的、形状较大的小食品称为茶食;把形状较小、多用来带来味觉享受的小食品称为茶点。茶食、茶点就统一称呼为茶点的主要作用在于饮茶时食用以免腹空心慌,又能在饮各地名茶的同时品尝各地小食风味,时令鲜果,以延长饮茶聊天时间,增加品茶人的感情交流。
茶点一般有:果脯、瓜子、泡菜、肉干、鱼片、甜点、开心果、花生、薯干、青豆、樱桃、西瓜、香蕉、藕片等南北干货水果及特色点心。
茶点的选配要根据品茶人的喜好及当地风俗进行搭配,一般有干(果)有鲜(果),有荤(肉干、鱼片),有素(甜点)。有的茶点还需造型,以增强吸引力。说到喝茶时吃茶点,很多人表示不赞同,认为茶点会影响茶汤滋味,降低了品茶的价值。
这个茶点可不是边喝茶边吃,而是要茶后用点心。它也不是指中场休息离开茶席才吃,而是归纳入茶会其中一道程序,时间段、口感、份量都是在整个品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为什么我们会有“吃茶点不好”这样的误解,其实是没有选好茶点的种类、吃的时间、吃的方式等,才会让我们觉得茶点除了消除饥饿,再没无其它用处。
吃什么茶点?
很多时候泡茶师会自己亲身学习做茶点,因为街上买的现成糕点不是为了茶而存在的,不易搭味,制作茶点需配合茶的特性与性味的不同。
茶的苦、涩、甜、酸、鲜、老味如何呈现,与其他食品如何结合才不会抢味呢?有两条基础原则:
一、须坚持只用原材料的原汁原味来调味,新鲜烹制(这个不强求);
二、茶点的味道须是甜的,特别不要有酸辣味道。这样会影响后面喝茶的口感,掩盖茶的香味和甘甜,放大苦涩。
茶点的花色与份量于茶前、茶中、茶后各有不同,不可一视同仁:茶前点心最小最简单,茶中次之,茶后可以稍为丰富。
茶前的茶食准备,要根据接下来所泡茶搭配,其食物结构要酥软,不要浪费很多口水去融化,比如一片蒸红豆糕,一口地瓜泥,最好入口即化。
茶间点心虽说可给多些,结构可以结实些,比如纯巧克力片、炖莲子,要随意简单,可不能让品茗者散了心以为茶会结束了。
茶会结束后可用些较固体的茶食,比如萝ト糕、柿子饼慢咬细嚼,满口腔的香味与最后一道茶的韵味结合成一段美妙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