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到了茶的命名、分类依据、分类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各国具体是怎么样进行茶叶分类的。
1. 不发酵茶
1.1蒸制
碾茶—抹茶、玉露、遮阴茶、煎茶、番茶—【普通番茶—煮制番茶(郡上茶、官琦茶)】
1.2炒制
玉绿茶(喜野茶、青柳茶)、中国緑茶、番茶(日本各地产)
2.不发酵茶
2.1萎凋—白茶
2.2萎凋、做青—青茶【包种茶—乌龙茶(铁观音、岩茶)】
3.发酵茶(红茶)
3.1中国红茶(祁门红茶、滇红)
3.2英吉利红茶
传统制法红茶、不萎凋红茶、C.T.C红茶、洛托凡红茶
4. 微生物发酵茶
4.1渍物茶
基石茶、阿波晚茶、云南茶(包括泰国、缅甸茶)
4.2后发酵茶
普洱茶、富山黑茶
5.再加工茶
5.1焙茶
5.2砖茶(紧压茶)
绿砖茶(沱茶)、红砖茶(米砖)、黑砖茶(边茶)
5.3着香茶
茉莉花茶、果味茶
5.4袋泡茶
5.5速溶茶
5.6茶饮料罐头(灌装茶水)
二、我国综合分类茶——陈椽“六大茶类分类“、陈启坤”茶叶综合分类“
(一)基本茶类
1. 绿茶
1.1炒青绿茶
珠茶——珠茶、雨茶、贾熙等
眉茶炒青——特珍、凤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1.2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1.3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等
1.4蒸青绿茶
煎茶、玉露等
2.红茶
2.1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2.2工夫红茶
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2.3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3.乌龙茶(青茶)
3.1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3.2闽南乌龙
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3.3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凤凰水仙、岭头单丛等
3.4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4.白茶
4.1白芽茶
银针等
4.2白叶茶
白牡丹、贡眉等
5黄茶
5.1黄芽茶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5.2黄小茶
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5.3黄大茶
霍山黃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6.黑茶
6.1湖南黑茶
安化黑茶等
6.2湖北老青茶
薄圻、老青茶等
6.3四川边茶
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6.4滇桂黑茶
普洱茶、六堡茶等
(二)再加工茶类
1.花茶
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
2. 紧压茶
黑砖、茯砖、方茶、饼茶等
3. 萃取茶
速溶茶、浓缩茶等
4. 果味茶
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等
5. 药用保健茶
减肥茶、杜仲茶、甜菊茶等
6. 含茶饮料
茶可乐、茶汽水等
三、三位一体茶叶分类法——刘晋勤
(一)茶叶饮料
1.泡饮式
1.1绿茶
按制法分炒青如珍眉、珠茶、龙井;
烘青如黃山毛峰、四川蒙顶甘露;
晒青如川青、滇青;
蒸青如玉露
1.2黄茶
按制法分湿坯闷黄;远安鹿苑茶、蒙顶黄芽、台湾黄茶;
干坯闷黄;君山银针、安溪黄大茶
1.3青茶
按制法分筛青做青:闽北水仙、大红袍、武夷岩茶;
摇青傲青:台湾包种、冻顶乌龙、安溪铁观音
1.4花茶
按窨花种类分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玫瑰红茶、中国香兰茶、荔枝红茶。
1.5红茶
按制法分工夫红茶如祁门红茶、川红工夫;
小种红茶如正山小种、烟小种;
红碎茶如C. T.C红茶、洛托凡红茶、转子机红茶
白茶—按嫩度分芽茶如白毫银针,叶茶如白牡丹、贡眉等
1.6黑茶
按产地分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日本阿波晚茶、苏联老青茶
2.煮饮式
2.1砖茶(紧压茶)
按形状可分为萎装紧压茶如四川康砖、金尖、方包;
砖形茶如湖南黑砖、花砖、茯砖、湖北老青砖、紧茶、云南方茶
2.2腌茶
云南竹筒茶、日本富山黑茶、其石茶
2.3擂茶
湖南擂茶、广西擂茶
2.4油茶
湖南湘西油茶、四川土家油茶、西藏酥油茶、蒙古奶茶
3.直饮式
3.1速溶茶
速溶红茶、速溶绿茶、速溶乌龙茶、速溶花茶、速溶普洱茶
3.2冰茶
柠檬冰茶、苹果冰茶、香草冰茶、麦香冰茶
3.3汽水茶
柠檬汽水茶、荔枝汽水茶、香草汽水茶、果味汽水茶
3.4泡沫茶
泡沫红茶、泡沫乌龙茶、泡沫包种、泡沫铁观音
3.5茶头罐头
荔枝红茶、麦香红茶、乌龙茶、玉露绿茶、茉莉花茶
3.6茶酒
四川茶酒、日本茶酒
(二)茶叶食品
1.茶糖果
红茶奶糖、红茶朱古力、红茶饴、绿茶饴
2茶点心
红茶饼干、红茶蛋糕、绿茶三明治、绿茶馒头
3.菜肴
龙井虾仁、樟茶鸭子、清蒸茶鲫鱼、绿茶番茄汤、凉拌嫩茶尖
4. 茶饭
茶粥、鸡茶饭、盐茶鸡蛋
5. 茶冷饮品
红茶冰淇淋、红茶娃娃糕、绿茶冻
(三)茶叶保健品
1.茶多酚
茶多酚、儿茶酚口服液
2.保健品
专用药茶:宁红保健茶、上海保健茶、清咽保健茶、防龋茶、降糖茶、降脂茶
补药茶:人参茶、富硒茶、杜仲茶、八珍茶、参芪茶
3.茶多糖抗辐射制剂(针剂)
(四)、茶叶日用化工品及添加剂
1.茶叶抗氧化剂、茶叶色素、茶叶保鲜剂
2.茶皂素制品
茶叶洗发香波、茶叶防臭剂、茶叶起泡剂(表面活性剂)
茶叶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目前陈椽先生提出的“六大茶类分类”已经得到国内外茶业界广泛认同,并在茶叶各个领域应用。
本篇是《100篇茶叶入门知识普及计划》的三篇,欲了解《100篇茶叶入门知识普及计划第二篇:全面了解茶命名、分类依据》可以点击了解更多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