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焙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犹如做岩茶,师傅会一直尊尊教诲的是,看青做青,看茶做茶,根据采下来的青叶情况再判断怎么做青,根据青叶的品质状态再预判怎么做茶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雨水青还是天晴的,采嫩了还是采粗了,采摘下来间隔多久,手工采还是机器采,诸多因素,每道工序如何衔接如何把握平衡,走水到什么程度开始摇青,摇到什么程度再开始新一轮的走水,反反复复,做岩茶把握一个"度"最重要。
焙茶的火功一般分:轻火、中火、足火。茶叶焙到什么火,或者说适合焙什么样的火功,主要还得根据要焙的茶叶特性来判断,还有取决于焙茶师傅的喜好和风格,如品种、做青程度等。不同火功表现出的是不同风格的滋味。
焙茶水平怎样,都反应在茶汤里,而不是光看焙什么火功,不管焙什么火,都必须要"焙透"才算到位,这才是考验技术的。"焙透"顾名思义,就是将茶叶焙得通透,茶汤的味道以及闻叶底的香气不能有杂味,青味。有的师傅焙茶胆子不够大,怕焙下去把茶焙空了,于是就成了"半生不熟"的状态,香气味道不纯净,夹带着杂味。除了香气,最重要是茶汤,也就是老茶客们俗称的"喝水",焙得不透的茶,水粗,涩感,舌头麻。
随着碳焙时间的延长,粗制茶中的含水量降低,条索紧缩,当茶叶含水量低于3%时开始失去结合水,产生碳化降低茶叶有机物的含量,进而影响精制茶的口感;当茶叶含水量大于7%时,又因水分过多易滋生细菌发生霉变,不利于岩茶维持品质稳定,及后期保存处理。因此要保证碳焙后茶叶的含水量在3%-7%之间,即能满足储存要求,又不至于破坏岩茶口感。
形成武夷岩茶独具特色的品饮品质,不仅依赖于武夷岩茶的做青技术,碳焙工艺的"调香""调色""调味"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碳焙时的高温作用下,茶叶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生成多种新的化合物,使得成品茶带有烘焙香、干果香、熟肉香等香味;同时其内含物如糖分、氨基酸、茶多酚、茶碱等亦因各类生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发生变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焙火不够"、"焙过头了"或者焙火不均匀的情况出现,焙过头了就是有烧焦的情况出现,焙火不够就是茶叶的含水量过多,没有焙掉,焙火不均匀就是焙茶师懒而造成的,毕竟岩茶焙火也是一道很辛苦的工序。
真实、不作假一个纯粹的制茶人:小周同学
缘分是这么奇妙,让你找到了我
欢迎关注小周同学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