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它,是四川现存惟一的一处宋代木构建筑;
对它的修缮,国家文物局特别要求不设完工期限。
10年后的今天,它重现昔日光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了解它~~
6月初,耗时3年多的江油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维修工程终于宣布完工。10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这个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到严重损毁:大殿基础局部下沉、墙体坍塌、原本可以转动的飞天藏倾向一侧……为抢救这座四川现存惟一的一处宋代木构建筑,国家文物局特别要求:飞天藏的维修不设完工期限。
从震后便开始的边研究边修缮,到维修方案的层层报批,再到三年前的正式动工,10年之后,800多岁的飞天藏终于成功矫正“脊柱”。重约5吨、高10.5米的飞天藏,在3人的推动下便可转动,重现昔日风采。
扶正藏体
先在地下加个“垫”
扶正藏体 现在地下加个“垫”
6月1日,窦圌山云岩寺内,宛如天宫楼阁的飞天藏已恢复了挺拔身躯。藏身下层副阶檐柱上的缠柱龙栩栩如生、通体饰金,吸引眼球。
江油市文管所所长温剑介绍,飞天藏是我国现存惟一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它精雕细刻了4重楼阁,与宋代《营造法式》中转轮经藏图中的天宫楼阁极为相似。根据《江油县志》记载,飞天藏于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造,躲过战乱兵火,至今已有837年历史。“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个藏身用竹木钉铰接,并由珍贵香柏木穿斗而成。藏身中包裹有大圆柱,外连木枋形成巨型木塔。上世纪70年代,整个飞天藏还可以在一人的推动下转动。”
然而汶川特大地震之前,飞天藏已经无法转动。温剑说,当时的飞天藏大殿出现屋面渗漏、梁架变形等病害,导致飞天藏整体向西北方向倾斜了10多度。大殿之内,多根梁袱被压弯变形,无奈加撑10根木柱支撑。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但让大殿的土坯墙全部倒塌,屋架歪闪,地面基础也出现下沉,飞天藏岌岌可危。
当维修工作人员在地面下沉后做地层勘探,才发现地下有空洞,“钻头打下去居然一口气往下掉了五六米!这说明飞天藏大殿和藏体的倾斜,地基空洞不稳也是原因。”
根据2016年3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及相关地质单位技术人员通报的情况,大殿的4根金柱已出现25厘米左右的沉降,此外其它檐柱也存在不同程度沉降,由此造成建筑构件歪闪,水平构件倾斜严重,建筑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要扶正飞天藏,首先要做好地基工作。
飞天藏的维修,国家文物局批准为揭顶维修、局部落架。这意味着飞天藏大殿中主要承重构件在屋顶揭开后,还要局部拆落。这样的大修,让抬升沉降的金柱反而更为便捷。工作人员挖开柱础,抬高木柱,在下面用钢筋混凝土做独立柱础。云岩寺古建技术负责人廖大勇说,在柱础之上,还专门铺上了厚约10厘米的特制橡胶抗震支垫,垫上再铺混凝土。这样,不仅重新做实了地基,再碰上地震时,就能减缓抖动保护建筑。
巧用原构件
保留宋元简朴大气风格
巧用原构建
保留宋元简朴大气风
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飞天藏的维修要尽量争取保留30%左右的宋代原构件及明清维修时的增补构件。云岩寺文管所保存的已逝古建专家罗哲文于1964年拍摄的飞天藏照片,成为这次“大修”的蓝本。
廖大勇说,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四川古建最高级别的维修项目,飞天藏的维修,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要求尽量保留历代构件及维修信息。因此维修后的大殿,很多宋元建筑的特征幸运得以保留。大殿的抹角梁原本因为糟朽已经断裂,再加上这种在建筑内檐转角处放置梁架的形式在古建中十分常见,常规做法应该更换,“但是梁袱两侧的箍头做法别致”,最终,专家们选择了保存这根抹角梁袱。他们从梁的上面加入可逆的现代钢构,撑起了这根宋代构件。
大殿中,处处可见宋元建筑的风格,整座大殿形制古朴。大殿支撑用的柱头,从四周渐往中间收拢,便是宋元时期侧角建筑形制。此外,大殿7.2米的开间,却只用了一个铺作(即明清所称的“斗拱”)。廖大勇说,这是因为宋元时期的建筑更多走简朴、大气的路线,因此很难看到明清建筑中层层叠叠的精巧斗拱。在大殿的一层补间铺作蜀柱上,还能看到鹰嘴造型,这也是宋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制作工艺。
100吨千斤顶
抬起5吨飞天藏
100吨千斤顶
抬起五吨飞
让工程人员没想到的是,当飞天藏大殿的地基填牢,梁架拨正以后,飞天藏依然无法平稳转动。难道是飞天藏轴承下端固定点存在不均匀磨损导致偏移?然而要检查底部轴承下端的藏针,必须将藏身整体抬升。
这是一个极具风险的工程。飞天藏高约10米,精雕细刻。抬升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为此,工程人员几番论证,请出千斤顶、水准仪、钢索等现代工具,务求抬升时飞天藏完全不变形。他们在藏体内用固定支架把藏体连成整体,再用钢索紧紧绑缚。飞檐翘角的楼阁,因此成为“钢铁巨人”。此时,再把5个20吨重的千斤顶安放在藏体下的五角。在统一指挥下,千斤顶将飞天藏缓缓抬升。廖大勇说,每抬升三四厘米,就得用水准仪检测是否平衡。如此反复,25厘米的高度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果然,当飞天藏全部抬升,工程人员才发现飞天藏底部藏针中,原本用于润滑的清油在几百年中居然板结成厚厚一层油垢,堵塞了滑道。他们将油垢全部清理,再加上现代的润滑油。如今,飞天藏终于能够再度转动。
“国保”复原
还待更多研究
让人遗憾的是,原本为营造仙界盛景的飞天藏,经过800多年的时光侵蚀以及历代增补改建,尚未完全恢复原貌。
温剑说,目前,全国最具代表性的3座纯木质飞天藏,一处在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一座在四川的平武报恩寺,这两座均属于佛教建筑。惟有江油云岩寺的这处飞天藏,为道教建筑。其层层天宫楼阁上的八面板壁中,每面均装上3排木雕的道教神像。此外,所有抱厦、角楼、行廊处,也安置木雕的天尊、二十八宿星等神像,共具240尊。当飞天藏转动,让人仿若身临天宫。老百姓认为,推动飞天藏可以消灾免难,祛病强身。至今,窦圌山还有古老而传统的窦圌山庙会。民谣唱道:“三月三,朝圌山,朝圌山保平安……”
然而历经数百年后,这些木雕造像损毁严重,现仅存75尊。由于历史资料欠缺,造像不齐,原安放位置不明,如今,这些雕琢精细的木雕神像,只能存放在库房。
温剑说,罗哲文虽然曾经拍过飞天藏照片,“但只能看到一面,画面模糊。而道教飞天藏全国仅此一处,根本没有参照物。这些木雕神像要重新安置到飞天藏上,还需要研究人员对道教进行深入研究,道教天尊、真人、星君等神像,他们所在的位置不能弄错,否则便贻笑大方。”
据介绍,飞天藏修复完工后,将等待国家文物局验收,通过之后便会重新对公众开放。
来源SC_Jiang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