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来访,泡了年初做的“寒香”生茶给他喝。
“这是冰岛吗?”友人啜了一口,抬头问道。
“离冰岛也不算太远。”不好拂他面子,随口答曰。
“这茶有五六年了吧?”
“原料有两年了。”
……
于是不再吭声,只顾闷了头,一口接一口慢啜。
喝茶非要喝出个所以然,其实未必知其然。这样的茶友不在少数。
真正懂茶的行家,喝茶时决不会轻率猜山头。因为多数山头是喝不出来的,山头间雷同的口感也过于广泛,而且还有制作工艺、存贮环境、陈化时间等多重变量影响。
好事者偶尔蒙对一次,并不能说明什么。至于能从一泡茶中喝出茶树的海拔高度、山坡阴阳面、具体树龄,已近于魔道,可以上街摆摊帮人打卦算命了。
开店的为了卖茶,最欢迎的就是这类一知半解的茶客——太懂行的不好忽悠,一点不懂的费尽口舌;只有似懂非懂、自以为是的好办,只要顺着他们的话头:
“我猜这茶是老班章吧?”
“哎呀,您真厉害,神准呐(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这茶能有十来年了吧?”
“一点不差,刚刚十一年,昨天才从仓库调出来(大拇指举得老高)。”
“这茶怎么着也得一两千吧。”
“哎呀,遇到这么多喝茶的,还是您最识货,这茶定价一千八。佩服佩服(拱手施礼状)。”
……
一来二去,喝茶的飘飘然起来,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于是慷慨解囊——这钱花得爽!
跟这种茶客较什么真呢,人家要的是花钱寻开心。只要哄得开开心心,生意就做成了。天长日久,他们就认为自己很懂了,“猜山头”的自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花钱买不到教训,买到的是满满的“自信”。
深为他们感到可悲。
猜什么山头呢?一泡茶,只要觉得好喝,符合自己的预期价值即可,不必问出处。
唯山头论,盛名之下其实往往难副。茶好与不好,身体的反应是诚实的,除此之外不要接受任何外部信息干扰。
作为一名茶客,正确的做法是:进得店来,让店家拿几泡自认为不错的茶出来,一道一道试饮。冲泡过程中,不必询问任何与茶有关的内容,只需用心去体验茶的香气、滋味、厚度,茶汤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如果能找出自己最满意的若干款,再去了解产品相关信息、价格不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也不至于被店家有意无意地误导。
可以不懂茶,起码懂得好不好喝吧。茶台上说得越多,越容易暴露出有关于茶的认知缺陷。而这正是店家容易下手的软肋。所谓“好听就好茶”,喜欢“卖能”的,一捉一个准。
所以,高手买茶,都是话不多说。
猜山头有什么用呢?
文:老茶鬼(茶业独立评论员)20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