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辨识度的黄白迷彩外观,圆柱形的玻璃纸收缩膜包装...如果让你猜一猜这款普洱茶的名字,大概十有八九就会喊出:这不就是销法沱嘛!
不过再仔细观察一下外观,少了“TUOCHA”的英文标识,多了一串意大利文“TeVerde",而且它居然是生茶,这又是什么茶品呢?
今天这篇文章,晓松就来和大家聊聊,那段不为人知的销意沱传奇。
与众不同的定制需求
1997年10月,祖国先后历经香港回归怀抱,党的十五大召开等重大日程,全国上下都弥漫着开放时代的信心和激情。
在这样的氛围中,第82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如期举行,在那个普洱茶方兴未艾的时代,广交会是云南普洱茶与香港等外销地区的重要桥梁。
而这次广交会也不例外,一位名叫“Massimo·Maog”(即马克西姆·马高基,以下简称马高基)的意大利客商,在会上联络上了深圳富华公司。
富华公司,有的茶友可能比较陌生,这是云南省茶叶公司于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在深圳特区设立的子公司,当时对港普洱茶贸易大多由富华公司名义发出。
言归正传,这位马高基先生,在以前就经常从很多亚洲国家进口各种货物到意大利,算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外籍客商。
和德国等国家一样,这次他主动联系并不算出名的深圳富华公司,也是受到了“销法沱”在法国爆火的影响,想定制一批云南沱茶运回自己的家乡。
和甘普尔相似,马高基对这种造型独特,形似鸟窝的“云南沱茶”一见钟情后,曾结合意大利的国情,对这种沱茶在意大利的畅销做过一番市场调研。
在他看来,早在元朝时期,来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就曾不远万里地抵达过强盛的东方帝国,并带回了丝绸、瓷器和遍地黄金的传说。
因此在很早之前,意大利人就耳濡目染地喜爱上了古老的东方文化,手工制作,造型别致的云南沱茶,也正好迎合了欧洲人尊崇的传统工匠精神。
也许是介于需求点的不同,双方经过多次商量后,定下了制作生茶,而不是制作熟茶的要求,这也是销意沱与销法沱大家族最大的不同。
标成绿茶的云南沱茶
1998年,通过富华公司的牵桥搭线,马高基订购了整整100箱的下关产云南沱茶,并不远万里地运到了意大利的港口城市“TRIESTE”(里雅斯特)。
作为一款定制茶品,销意沱的圆盒外包装外部,除了“云南沱茶”的简体中文字样外,还标识了“GREEN TEA”的红色字样。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会感到好奇:为什么要使用绿茶的名称,而不是普洱茶?
这是因为从熟茶工艺诞生那年算起,直到2003年普洱茶地方标准(DB53/T103 2003)算起,普洱茶都是没有生熟之分的。
这就导致在当时,晒青毛茶压制而成的一般叫青饼,而不是现在所说的生饼,而只有经过发酵后的熟茶,才能被称为“普洱茶”,这也是海关放行出口的依据。
而这款销意沱正是用晒青毛茶压制而成的,而且在当时越陈越香的概念也没有广泛普及,当时外国人也认为,未经存放的生沱,口感和绿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此外,这款销意沱的整体造型虽然参考了销法沱,但却没有最具标志性的“Tuocha”英文标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斯拉夫的饮茶习惯
20世纪90年代,茶叶出口政策逐步开放,“蜂腰沱茶”“重庆沱茶”等产品也想进入市场被打开的法国,却遭到甘普尔的极力反对。
原来,当时甘普尔已经签署为期20年的云南沱茶欧洲总经销合同,独占销法沱经销渠道,当然不允许其他产品来瓜分利益。
为了抵制这些沱茶,甘普尔把“TUOCHA”注册成商标,并雇佣大批经济警察围追堵截其他产品,以此昭示销法沱在法国的绝对市场地位。
为了避嫌,销意沱不仅没使用“Tuocha”等字眼,还从2004年开始,将“GREEN TEA”改为了意大利文“TeVerde",强调其主销意大利的特点。
不过除了在意大利售卖外,销意沱也从集散地里雅斯特市四处分销,转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等东欧城市,也受到了前南斯拉夫地区人民的欢迎。
塞尔维亚族和穆斯林人民的饮茶习惯悠久,尤其喜爱这些口感丰富,滋味悠长的大叶种云南生沱茶,不过这些民族的喝茶习惯与我们有很大区别。
他们通常会用小锤子,将紧压着的沱茶慢慢撬成碎末,再放入锅中煮饮,并加入糖,蜂蜜,薄荷等调味,汇成一种复合型很强的调制茶饮。
那个年代生产的定制茶品,有紫天饼8582和8592这种明星产品,有销法沱7663和一众以其为主料的袋泡茶这类市场王牌。
也更有着像销意沱这种名声不显,但也给当代人民带去幸福欢乐的日常饮品。不管名气大小,今价几何,这些独特的普洱茶都不应该被我们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