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
5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及部分高校的多位院士专家云集武夷山于武夷学院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南平行”院士报告会
报告会期间,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的陈宗懋院士就目前“我国茶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报告。
一产能过剩产销不平衡:产>销2015年我国茶叶产量227.8万吨,消费量估计为32.4万吨,外销量32.4万吨,深加工的数量估计在15万吨上下,消费量+外销量+深加工数量=180万吨,产量和消费量相比剩余40万吨。2014年增加250多万亩茶园面积,是近5年来增加最快的一年,目前我国未开发茶园有950万亩。三年后如按平均亩产48.8kg计,将增加近50万吨的产量。这样我国产量将达到260—270万吨,将对我国茶叶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二茶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出口优势减退1、农药残留问题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30.1吨,比2013年降低1.9吨。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残超标严重,还有其他环境污染物超标。主要问题不在技术上,而在管理体制上的问题。(1)茶叶中的MRL标准的数量多、要求严
(2)水溶性农药残留问题
根据我们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在泡茶时的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也愈高。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停止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呲虫啉、啶虫脒、乐果等。
2、稀土元素问题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简称RE)是由性质相近的15种镧系元素和与镧系元素极为相近的钇(Y)、钪(Sc)共17种元素组成,统称稀土。稀土具有明显的环境蓄积性、生物吸收性与富集性、脏器组织的蓄积性及毒效应的广谱性。
2005年卫生部发不了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其中规定了茶叶中的稀土元素2mg/kg的允许限量标准,这个标准给我国茶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食品中稀土含量较低,但海带、紫菜等干性食品中的含量较高,茶叶中稀土超标现象比较普遍,含量也比较高。2013年列为优先项目后国家卫计委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宫测定了11类食品27457个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其中以茶类和菌藻类食品中的含量最高。各种食品的平均稀土含量为0.33mg/kg,茶叶中的平均含量在1.41mg/kg,其中菌藻类平均含量在1.14mg/kg,茶叶的超标率最高,达23.24%。
在各种茶类中,乌龙茶最高:平均2.49mg/kg,超标率49.55%;黑茶超标率40.12%,红茶36.12%。
3、新污染源问题
(1)蒽醌
蒽醌绝大部分用于染料方面,但用作制纸浆的蒸解助剂的用量已在迅速增加,还有其他的应用领域。欧盟MRL:0.02mg/kg出口通报情况:2014年位居污染源首位
2015年工作:茶叶中含量调查和污染源调查
(2)高氯酸盐高氯酸盐作为茶叶中的污染物,其严重性可能大于蒽醌。其普遍性程度超过蒽醌,在中国茶叶中检出率据报道在40—60%。目前在欧盟制定的茶叶中的MRL标准为0.75mg/kg。其污染源尚不清楚。
三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我国茶产业每年短缺劳动力80—100万工,成本比2005年增一倍以上。
主要原因是:茶叶种植基地远离村镇、城市,劳作辛苦且生活条件不佳;企业管理者对茶工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茶工对茶企失去信心,离开茶厂;茶厂工人老龄化,劳动力自然减少。
四消费过低我国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仅占英美等国的三分之一。对策:茶叶产品结构调整(1)产品多样化:打破“六大茶类”的束缚,利用工艺创新生产有花香、果香的红绿茶,果味茶、飘香绿茶、桂花乌龙、荔枝红茶等多种多样的茶以及各种功能茶(如低咖啡碱茶、减肥茶、降压茶……)。(2)引入更多食品工业的理念和加工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茶叶产品;(3)茶饮料还有很大的大展空间,饮料产品也要创新,发展功能性茶饮料潜力很大;(4)茶叶深加工前景灿烂,关键在开发终端产品上。
五深加工滞后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欧美日本等国家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国茶产业亟需转变的方向。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基本成熟,但目前每年深加工消耗的茶叶数量估计在15万吨茶叶,主要用在茶饮料生产,但近2年我国茶饮料的消费量有下降。
整理归纳:小茶
图片来源:小茶&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交流|微信号:13067351231
茶叶点评网官方微信号:zgcyd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