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普洱茶为什么有这么多古树?古树茶,这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最为显著的特征。
云南不仅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也不罕见,至于范围很大的古茶园更是多区域、成片状地存在。
此外,世界茶源于起于云南,也间接的证明了普洱茶的“长寿基因”。
1978年,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公布了在普洱市景谷县发现的宽叶木兰化石“新种”为主体的植物群化石,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分布区系”,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也是唯一没有受到第三纪冰川波级的区系,仅见于景谷盆地,距今有3540万年;
在景东县锦屏镇文旧小组的田心、景谷县煤厂、澜沧县勐滨等地发现的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有2500万年;
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及117.8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有景东太忠镇大柏村丫口寨“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
有澜沧邦崴1800年和景东文岔1500年的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为代表的18.2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成为世界唯一的一条从宽叶木兰化石--中华木兰化石--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的生物链。所以普洱是“世界茶源”。
这里隐藏了一个未解的秘密,即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之谜。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及其植物,不可能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以病虫害为例,它是定期暴发的,很多物种的灭绝和衰减都与它相关。
但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不管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却能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得住如此之多,又如此之长的考验,至今仍显露出勃勃生机。
这个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些古茶树起码可能具备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抗病虫害的“基因”。
普洱茶的长寿基因来源于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乔木大叶种是云南特殊地理与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乔木大叶种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它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为4.5-6.5。
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普遍存在于海拔800-1800米之间,又因它所处的环境普遍为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水量在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而独具特色。
虽然,在中国大陆其它地方(如湖南、广西、海南等)也存在大叶种的茶树,但能经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认证”的古茶树几乎没有。
其茶树的外部形态与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也表现不同,茶叶的内含物质就差别更大了。
云南不仅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树龄约为3000年),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也不罕见,至于范围很大的古茶园更是多区域、成片状地存在。
我们曾试图通过它富含的矿物质探寻它“长寿”的原因。
以锰为例,一般的茶叶含量在30mg/100g左右,比水果、蔬菜约高50倍。Mn是植物多种酶的激活性剂。乔木大叶种茶叶锰Mn含量比一般的茶叶要高,可达400~600mg/100g,远高于其他茶系。
还有矿物质锌Zn,它是茶树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乔木大叶种茶树中,我们发现锌的含量竟高达3~6mg/100g,是其它茶系的茶叶无法比对的。这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但是,相对于破译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长寿基因”而言,这些研究仍相距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内含有一种或多种我们人类尚不清楚的物质。
我们之所以没有找到这种物质,一方面是受现代科技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研究思路出现的偏差,加之我们以前对这一类物质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可是,一旦这些物质被我们发现并破译,它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是巨大的。
让我们将视角转向普洱茶。
当我们用这些茶树的芽、叶做出普洱茶时,无论你是成天接触它,或者每天都在品饮它,甚至在研究它。它仍是我们人类“陌生的朋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至今我们不知道它内含物质到底有多少,绝大部分的物质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我们沿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发现了一些物质,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我们仍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它“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其中,它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因此,有一点也许是你未知的,当你手捧一杯普洱茶品饮时,你在享受它的香气、汤色及特有的口感之余,另一种更有价值的物质已经悄悄渗透到你的肌体,将自然界的一种“能量”嵌入你的基因,并积极配合你,拼命抵御来自现代社会的各种工业的、尤其是化学污染物与病菌对你的侵袭,增强你的抗体,延长你的生命周期。
这种观点虽然没有得到更科学的认证,但其立论的依据源于一种科学“猜想”,戓一种科学“假设”。这不是“伪科学”,因为很多科学成果的最初设计都源于看似不切实际的猜想与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