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发展及演变(中国茶具的发展演变历史)

作者:雲山茶童 时间:2022-08-17 阅读:605

茶具起源


茶具,古代又称为茶器,通常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茶具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牌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茶具也不断发生变化,其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


1.最早的饮茶器具


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用和食用的,使用茶具当然无从谈起,只是在我们的祖先知道了茶可作为饮料时,与饮茶相配的器具才产生了。关于与饮茶相配套的器具是什么时代开始出现的?很难说清楚确切的时代。我国很多史家学者,从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献和出土的文物中去找寻答案,一般认为,作为饮茶的器具,出现在茶成为饮料之后,并与酒具、食具共用。有些说法认为在我国商代前后就有了茶具-缶,它是一种陶制的小口大肚的容器。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器具的是西汉。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的瓷器,内有杯、碗、壶、盏等器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因此,我们认为,作为饮茶所需的专用器具,即茶具的出现,最迟应始于汉代。但茶具在民间的普遍使用以及成套专用茶具的出现,又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2.专用茶具的确立


从汉代到唐代初期,人们的饮茶方法比较粗放,饮茶时通常加人葱、姜、橘子等物一起煮之,这就是说,与煮蔬菜食汤无差别,或用来解渴,或用来做食,这样饮茶,当然不一定需要专用茶具,自可用食具、酒具代之。即使在今日,这种酒具、食具、茶具互用的情况也时有所见。但作为茶具发展历史而言,自汉开始,经六朝,至隋唐以前,应该说是专用茶具的形成期。唐代,随着饮茶之风在全国兴起,并讲究饮茶情趣,茶具已成为品茶和茶文化的主要内脱胎漆茶具容之一。唐代茶神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使用的各种器具后,列出了28种茶具的名称,并描绘其式样,阐述其结构,指出其用途,这是我国茶具发展史上,对茶具的最明确、最系统、最完整的记录。它使后人能清晰地看到唐代时我国茶具已配套齐全,形式多样,也说明了专用茶具的确立实在唐代。


完备的唐代茶具


唐代时,饮茶之风盛行,饮茶已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讲究技艺,意在情趣。当时,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具有实用性,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日渐重要。唐代中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的记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论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但毕竟时代久远,加上唐代饮茶方式与今大不相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过的。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风炉:陆羽亲自设计,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个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腹。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盛,用于承接炭灰。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意思是唐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二年铸造;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这里“坎、巽、离”为《易经》之卦,分别代表“水、风、火”,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这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一足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大意是饮茶可调人体五脏六腑,治疗百病。


风炉的炉腹三个穿孔之上,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是指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应是陆羽本人。《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这是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因为陆羽是历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创者,所以长期以来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一羹一茶,两人都是首创者。由此可见,陆羽首创的铁铸风炉,在中国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创造。


灰承: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放置在风炉底部洞口下,供盛灰用。


筥:是用竹或藤编制而成的箱,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供盛碳用。


炭檛:是六角形的铁棒,长一尺,上头尖,中间粗,握处细的一头拴一个小银,也可制成锤状或斧供敲碳用。


火荚:用以夹炭人炉。


鍑:又称釜,用熟铁制,内光外粗,耳呈方形,鍑边宽阔,以便伸展,鍑中心部宽,便于火力集中于中心部,使水易沸,茶末易扬,茶汤易厚。鍑主要供烧水、煎茶用。


交床:十字形交叉作架,上置剜去中部的木板,供置铵用。


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供炙烤茶时翻茶用。陆羽认为小青竹遇火能生津液,可提高茶的清香味。另外,夹也可用精铁或熟铜制。


纸囊:用剡藤纸(产于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境内)双层缝制。用来贮茶,可以“不泄其香”。


碾:用质地坚硬细密而又无异味的木材制作。内圆外方,用它将炙烤过的饼茶碾成碎末,便于煮茶。


拂末:用鸟羽毛做成,碾茶后用来清掸茶末。


罗合:罗为筛,合即盒,经罗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内。唐代的品茗者,不少习惯于自碾、自罗,在此过程中,获取“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超脱心境。


则:犹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用木制成,可盛水一斗,用来盛煎茶之水。


·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瓢:用葫芦剖开制成,或用木头雕凿而成,舀水用。


·竹夹:用桃、柳等木制,长一尺,两头包银,用来煎茶激汤。


·熟盂:用陶或瓷制成,可盛水二升。供盛放茶汤和“育汤花”用。


具。·鹾簋:用瓷制成,圆口,呈盆形、瓶形或壶形。鹾即盐,鹾簋即盛放盐用的器


·揭:用竹制成,用来取盐。


·碗:用瓷制成,供盛茶饮用。陆羽主张用越瓷,因越瓷乃淡青色,和绿色茶汤相映生辉。


·畚:白蒲编织而成。用以贮碗,能放碗十只。


·札:供饮茶时调清茶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涤方:以盛洁具之水,形似水方。


·滓方:用木制,用来盛放茶滓。


·巾:用粗绸制成,长二尺,做两块交替拭用。用来擦拭各种茶具。


·具列:用木或竹制成,呈床状或架状,能关闭,漆成黄黑色。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用来收藏和陈列茶具。


·都篮:用竹篾制成。饮茶完毕,用来盛放烹茶全部器物。


以上28种器具,是陆羽时期饮茶全过程所需之茶具,当然并非在任何场合饮茶时都全部备齐,这在陆羽《茶经·九之略》中已提及。所谓“二十八器必备”是指在“城邑之中,王公之门”的正式茶宴,否则,会使“茶废矣”!至于野外或三五之友人,偶以茶聚,可据情简化。


至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


兴盛的宋代茶具


饮茶之风有“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在宋代饮茶风气日渐高涨,特别是宫庭贵族、文人雅士的尚茶、崇茶,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宋代宰相蔡襄著《茶录》、皇上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由于他们参与茶事,并著书立说,可以想像当时饮茶之风的兴盛程度。不过,宋人饮的茶仍然是饼茶。所以从制茶到饮茶及所用器具与唐代并无太大变化。北宋初期,人们饮茶之时还需把饼茶碾碎,过罗成末,再经煎茶,或点茶,方可饮用。只是碾茶之前的炙茶,已视茶而行。只有经年陈茶才用“钤”炙茶;若新茶,则不再炙茶。以后煎茶法逐渐被点茶法所取代。到了南宋点茶法便大行其道,在茶具上,唐代煎茶的器具,被点茶的瓶所替代。其他变化不大。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柴烧斗笠杯


宋代的茶艺、茶器,处处体现了理学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12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钟爱之情。中国古代茶具主要是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宋代全套茶具是以“茶亚圣”卢全名字命名,叫做“大玉川先生”。可见,我们不能单纯以使用价值来理解古代茶器,否则,不可得其要旨。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十二器(选自《中国茶经》)


《茶录》中“论茶器”一章,说到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宋代人饮茶,更讲究烹瀹技艺,突出精神享受。由于斗茶,人们不但讲究茶艺,而且对斗茶用的材料(如茶、水等)和器具更精益求精,以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这当然促进了茶具和茶艺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宋代茶具更加讲究法度,形制愈来愈精。现摘要举例说明如下:


饮茶器具:唐人推崇越窑青瓷茶盏,宋人则崇尚建盏黑釉。


煮水器具:唐时为敞口式的鍑(釜),宋代人们改为较小的茶瓶来煎水,称之为汤瓶。


碾茶器具:唐代是木质和石质的茶碾,宋人虽也用茶碾,但形制不同。


炙茶器具:唐时用的是小青竹制的夹,宋时的炙茶器具是金属夹子。


生火器具:宋代和唐代用的多是呈古鼎形的炉,只是宋时质地更为广泛。


当然,上述茶具主要为上层人士饮茶所有,至于民间百姓对茶具的要求,不会讲究到这种程度,只要做到“择器”用茶即可。


另外,宋代茶具流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对推动世界茶具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现代的日本茶道和韩国茶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具的影子。


过渡期的元代茶具


到了元代,我国从茶叶加工到饮茶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唐、宋时期的饼茶在元代开始走向衰退,而散茶开始兴起。因此,直接将散茶用沸水冲泡饮用方法,逐渐替代了将饼茶研末而饮的煎茶法和点茶法。由于饮茶方法的改变,与此相适应的一些茶具开始消亡,另一些茶具则开始出现,故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由于元代历史较短,又是北方蒙人统治,因此在茶叶发展史上,没有茶事专著出现,但是我们可在元代的有关茶的诗文、书画等中找出一些元代茶具的踪影。元代初期,有位文人叫茅一相,为南宋审安老人画的“十二先生”(即12种茶具),结合当时


的使用情况,专门写了一篇图赞序文,这说明宋末元初,点茶法饮茶的茶具,仍受元人


喜爱。


在元代中后期,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用方法被世人所接受,这可从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元代墓道烹茶图中找到佐证。在此图中,没有茶碾,当然也无须碾茶,再从采用的茶具和它的放置的顺序,以及人物的动作,都可以看出人们是在直接用沸水冲泡饮茶。


定型的明代茶具


明代茶具是对唐、宋茶具的一次大变革,基本完成了现代茶具的定型化。从元代开始,散茶已在全国范围兴起,饮茶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期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适应新饮茶方法的茶具品种便产生了。从明代至今,除了茶具式样或质地有些变化外,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已无多大变化。


按照当时明的冲泡饮茶法,最普遍使用的是烧水沏茶和盛茶饮茶两种器具。饮茶之前,用水淋浇茶具,是明人饮茶所特有的。另外,“茶洗”作为专门的洗茶用具也被明人推崇,这在《茶经》“论器”中可见一斑。


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的要求,同样讲究别致、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贮茶器具:由于明代普饮散茶,而条形散茶比饼茶更易受潮,因此贮藏茶叶成了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明代贮茶,一般采用既贮又焙、贮焙结合的方法。当时贮茶的器具多是由瓷或陶制作而成的罂,也有用竹等编制成的篓(笼),雅称建成。


洗茶器具:在我国饮茶史上,“洗茶”一说始于明代。在明·顾元庆的《茶谱》中,写有“煎茶四要”,其中之一就是品茶之前要“洗茶”,目的是去“尘垢”和去“冷气”。至于洗茶的工具,一般称之为茶洗。茶洗用陶土烧制而成,形如碗,分上、下两层,中间隔层上有算子似的孔眼,这种器具只在明代有关茶书中有记载。


烧水器具:明代烧水的器具主要有炉和汤瓶。炉以铜炉和竹炉最为时尚;汤瓶则说法不一,有说,瓷器为上,有说铅者为上,锡次之,瓷瓶虽不夺汤气,但不雅观。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烧水候汤在器具上比以前更加讲究。


饮茶器具:明代茶具比以前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小茶壶的出现,二是茶盏的变化。


对于茶壶,明代最为推崇的当属宜兴紫砂壶和瓷制的小茶壶,文震亨《长物志》说:“壶以砂者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张谦德《茶经》说:“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


至于茶盏,明代仍用瓷烧制,但由于茶类改变,宋时盛行的斗茶已为饮泡散茶所取代,这时所用的茶盏已由黑釉盏(碗)变为白瓷或者青花瓷茶盏,明代的白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称“甜白”。白瓷茶盏造型美观,比例匀称,料精式雅,在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总之,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和茶洗,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是由陶或瓷烧制而成的。在这一时期,江南景德镇的白瓷和青花瓷茶具以及江苏宜兴的紫砂壶茶具获得了极大发展,无论是色泽、造型、品种或式样,都进入了精巧完美的新时期。


多彩的清代茶具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到了清代,茶类有了很大发展,现代六大茶类已基本形成。但饮茶方法与明代基本相似,因此清代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承袭了明代人的规范,如生火仍然推崇竹炉,烧水仍习惯用陶瓷或铜锡茶瓶。


在烹茶过程中,清代对洗茶这一道工序,已不如明代那么重视,明代的“茶洗”已经在清代茶具中消失。但与明代相比,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艺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在清人使用的最基本的茶具(即茶盏和茶壶)上表现最为充分。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乾时期最为繁荣,并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清时的茶盏,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目前的盖碗就是清代盖碗的延续和发展。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居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小小的盖碗便蕴涵了宇宙之哲理,以至于清代京师,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除继续生产青花瓷、五彩瓷茶具外,还创制了粉彩、珐琅两种釉上彩茶具。至于宜兴紫砂壶茶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清代涌现了大批颇具成就的壶艺名家,他们对紫砂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著名的壶艺大家当推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澂、邵大亨等。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三才碗


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使清代茶具多姿多彩,形成了这一时期的茶具风格。


上一篇:山头茶诚信系统崩坏的情况下,靠什么维系信任?

下一篇:喝茶会让人领悟的道理

猜你喜欢

信阳毛尖冲泡(信阳毛尖冲泡方法时间)

信阳毛尖冲泡(信阳毛尖冲泡方法时间)

2022-07-08 457
人心换人心,换不来就转身(人心换人心换不来就转身的句子)

人心换人心,换不来就转身(人心换人心换不来就转身的句子)

2022-08-22 374
用紫纱壶泡绿茶好吗?

用紫纱壶泡绿茶好吗?

2022-10-02 357
白茶是发酵茶么(白茶是发酵茶吗?)

白茶是发酵茶么(白茶是发酵茶吗?)

2023-01-14 399
茶事 | 荒野茶和野生茶的区别是什么?

茶事 | 荒野茶和野生茶的区别是什么?

2022-07-20 543
高山深处野茶香——探访茶陵县卧龙景区

高山深处野茶香——探访茶陵县卧龙景区

2022-09-03 832
君山银针冲泡方法(君山银针冲泡方法中泡法)

君山银针冲泡方法(君山银针冲泡方法中泡法)

2022-11-02 330
祁门红茶与正山小种的区别(祁门红茶与正山小种的区别有哪些?)

祁门红茶与正山小种的区别(祁门红茶与正山小种的区别有哪些?)

2023-03-12 541
《中国茶 马连道30年•30人•30事》研讨暨马连道记忆

《中国茶 马连道30年•30人•30事》研讨暨马连道记忆

2022-07-28 376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储存红茶?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储存红茶?

2022-11-21 452

普洱茶正品商城

买普洱茶·上茶窝网!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优惠多多

马上去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