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阎立本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是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
阎立本奉诏在太极殿凌烟阁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绘画作品有《秦府十八学士图》《魏征进谏图》《北齐校书画卷》《异国斗宝图》《职贡图》《西域图》《明凌列像图》《外国图》《永徽朝臣图》等,保留至今的有《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步辇图》等。除绘画外,阎立本也擅长诗文,有《僧道拜君亲仪》与《巫山高》等诗存世。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
唐.秦府十八学士图
唐.萧翼赚兰亭图卷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是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萧翼赚兰亭图》,绢本,横宽65厘米,高28厘米,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茶画,原因是这是存世年代最久远的唐人煮茶、司茶场景的画作,上图是原作的清晰版,毕竟原作年代久远加之后世命运多桀导致画作的破损,即使高清原作图的细节还原也不尽理想。在画作的左手边,辩才和尚藤椅之后的两位就是正在为辩才和萧翼煮茶、司茶时的两位侍从,一段离奇的文化史故事正在发生着。
萧翼赚兰亭图
手持唐代法门寺同款茶盏茶托的是一位留着双挂髻发式的丫鬟,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单从这一点可以判断,煮茶、司茶的两位一定是萧翼的随从。
唐代法门寺茶盏及茶托
唐代男子的流行装扮是幞(fu)头,唐《大唐新语》:“初用全幅皂向后幞发,谓之“幞头”。周武帝才为四脚,武德以来,始加巾子。”那位坐在蒲团之上专心煮茶的戴着幞头的随从,左手拿着竹筷正在搅拌在泥炉之上烹煮的茗茶,右手正握着叫铫(diao)子的陶制煮茶器,仿佛正在拿捏是否可以出锅了的最佳时间,让萧大人和辩才和尚吃到无以轮比、茶香四溢、口感超绝的茗茶。铫子下面是乌榄炭火正旺的三足红泥小火炉,
铫子:唐代煮茶器
“铫”为形声字,从金,为一种金属制作的小锅,后引申为带柄有嘴的煮水器,《说文解字》谓:铫,温器也。即暖酒、煎药、煮茶都可用。苏轼《试院煎茶》诗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其“石铫”即为石质铫子,做煮茶器用。定窑遗址附近晚唐墓曾出土一组定瓷茶器,为缩小版明器,其中煮茶器就是铫子。
日式侧把粗陶茶壶实际就是唐代流行的煮茶器铫子,有把不怕烫手,从煮茶器到泡茶器是时代饮茶方式转变带来的功能变化。
日式侧把纯银茶壶(泡茶器)的手工制作足够体现匠人手作艺术之美,源自唐代铫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豪感足以傲视九重天。
三足小泥炉
潮州工夫茶是唐宋遗风,无论茶具还是冲泡方法都有太多的历史留存。
东晋.王羲之 兰亭集序局部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
萧翼,唐朝官员,出身兰陵萧氏,是梁元帝之曾孙。本名世翼,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他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成功窃取《兰亭序》而归。《全唐诗》卷三九录其诗一首,《全唐诗 补编·续补遗》卷一补一首,《续拾》 卷二又补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 卷五。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公子,请茶!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