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总有变化,不怕。粗茶也好,淡饭也罢,给自己一个静和的茶空间,平静今生岁月,茶香相伴。
茶室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拥有一个精舍、茶角落,是一个灵魂的落脚点,因为固定娴静,所以心安,爱茶之人,坐定在茶席茶角落里,便是一个最直实的自己。
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
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茶室,一个可以静心、静茶的地方。明代茶艺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
朴素的茶室空间,体现的是一种简单。茶室必须依循某种个别特定的品味来建造,乃是在遵照一项重要的艺术原则:若要淋漓尽致地赏玩艺术,就必定得真诚面对此刻的生活与生命。
心若乱了,茶再香也品不出滋味。放空放下,需要自己修行,也需要环境使然。
喝茶不但是一种味道,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情,茶的空间,宽阔也好,狭小也罢,都不是问题。你心中的茶室是静的,是安宁的,才能品出茶的至真滋味。
是茶、器、空间、声音、泡茶的动态整体融合。朴素的、自然的、平实的也许才是与我们相守最长久的。这并非是说无需考虑将来人们的观感,而是应当更试着去享受当下。
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茶与器的小物件上,也注重于环境的配合,也就是茶室空间。就它在满足当下所追求的美感之外,便完全不做多余的装饰摆设而言,茶室确实是间“虚空之所”。
天地方圆间,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茶室,望文生义且又名副其实地,不过就是一间小房间,甚至只是一座小草屋。
一隅的宁静,端起、放下,懂得茶便懂得了人生诸多令人心碎的道理。繁华终归是过眼云烟,一杯茶最初再香,也会沏至无味。静静接受,默默相守。
茶帘半卷,随风起舞,也是一件很有情致的事。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心静了,便知道了泰然面对。 茶室乃是绝对的“空”,其中的摆设,只是符合某种暂时性的美感情怀。所有的对象,都是为了增添与主题应和的美感,而刻意挑选与安置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才会加入一些别有用意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