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中国文化的—体两翼(中国铁塔一体两翼)

作者:茶眼看陕西 时间:2022-08-16 阅读:888

一部茶文化大著,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部内容丰厚、理念清晰、资料翔实、章节完整、框架齐全的茶文化学科专业著作。全书以茶的自然科学属性为起点,从梳理茶之源流开始,寻觅茶文化根脉及发展历程,由此进入茶文化的人文学科坐标系统,使读者得以观察茶文化与生活、风俗、养生之关系,研究茶文化与民生、旅游、艺文之互动融合,剖析茶在哲学、经济、政治、社会中的权重,前瞻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复兴之途。泱决百万文字,最终集结成当代中国茶文化传承推广阵容中一部重要的读物与教材。


不辨门径,何窥堂奥?感谢中国著名茶学与茶文化专家姚国坤先生年届八十时出版的这部力作,不但给茶界带来茶文化更新的认知结构,更为"—带一路"发展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提供了最合适于传播的中国内涵。而站在这馨香袭人的茶文化露院,对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茶文化、什么是茶文化学,我们也有了更为广阔高远与精微缜密的思考平台。


展开中国文化的—体两翼


文化是什么?汉语"文化"之原意,本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在中国,"文化"一词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归根结底是指导中华民族行动和内心的坐标。


如何为世界文明做出更相配于中国悠久灿烂文明的贡献,需要我们从自己的文化根源上寻找答案。上学而下潜,唤醒潜藏、隐伏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人类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是我们当下最紧迫的历史使命。


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实践者们相信人在造化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赞天地之化育,而茶文化正是这种帮助天地化育、弥补天地化育之不足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可以说,茶文化囊括了有关茶的社会与精神功能方面的一切事象,主要特质为天人合一、和谐美好、精行俭德、厚德载物。正因为茶文化的基本精神胎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中国文化的基本人文要素都较为完好地保存在茶文化之中,由此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组成部分。


人类生存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条脐带的滋养,而现在从这条脐带吸吮最少的营养就是伦理道德——当今人类有责任反思源头,构建人类伦理。由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的伦理性,并由伦理性转化而成的文化内在动力,使中国文化具备了推动历史的特有功能性。融入全球文化,发挥起正能量,恰是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文化伦理性与功能性的主要呈现。


中华文化要"走出去",就要实施文化战略上的"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本身,而两翼则是将中国文化带出去的文化载体。中国文化的载体太多了,例如书画、诗词、歌舞、戏剧、丝绸、陶瓷等,但是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而又最切身的则有两种,一是中医,另一便是茶,由此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两翼"。


展开中国文化的—体两翼


中国人说药茶同源,作为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迄今已遍及世界五大洲的60余个国家,160多个国家的近30亿人有饮茶习俗,渗入社会各个领域,与精神、道德、哲理、民生、生态等各个方面相伴相生,带去健康,惠及百姓,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和心。茶文化作为一种具备了精微内在动力的文化,它将中国文化中的"大道"与"器术"如茶水相融般地结合了起来。作为一种可实操性的文化样貌,它引导人们注意到中国传统之中的表层文化走向深层次研究的文化通道。例如,为什么喝茶需要这样的礼仪程序? 为什么客来敬茶是一种基本待客之道?最后归结到中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宇宙观和审美观。茶的特性,全面系统地从伦理到功能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理念;而姚国坤先生的《中国茶文化学》一著,也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了其特殊的学术意义。


中国传统茶学,并未将茶的科学与人文属性分开。公元8世纪问世的 《茶经》开宗明义首句定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此一言已然提纲挈领,将茶之物质与精神水乳相融的复合形态全然点透。在此,茶既可以理解为地理环境上生长在中国南部的植物,亦可以诠释为人文语境下象征南方楚文化中君子品格的风物。茶与文化就此如一叶双菩提,结合构成了茶文化事象。


展开中国文化的—体两翼


建立在20世纪初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框架下的中国当代茶学,逐渐将茶的自然科学属性扩展为茶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代茶学归口于农学,相当一段时期,中国茶中蕴含的重要人文基因日益式微,直至20世纪下叶,茶文化在新—轮文化热中再度崛起,茶所体现的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包容天下的宽阔情怀,精行俭德的清廉形象,雅致蕴藉的艺文修养,清新活泼的民俗风味,立刻被主流社会价值观认同,政府与民间同时积极地介入,使茶文化日益兴旺。水涨船高,高等学府在全社会的茶文化热中与时俱进地关注茶文化,茶文化作为学术和教育的新兴建设学科,由此成为一种可能。


这是一次文化的重新出发,伦理性与功能性是当代中国茶文化学建立的重要视角。作为一门正在新兴建设中的学科,茶文化面临如何进行学科归类的重大命题。有将茶文化纳入文化学之范畴的,有将茶文化纳入茶学领域的,有将茶文化纳入历史学的;同时,因其学科的综合特质,茶文化必然与人文及自然学科领域中的农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艺术学、哲学、宗教学、美学、心理学、传播学、医学等诸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关于茶文化的定义究竟如何归纳,本书撰著者姚国坤先生综合各家之说认为∶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总和。


如果我们认可以上茶文化定义,那么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茶文化学,作为一门自然与人文相跨界的新兴学科,便是研究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之总和的学科。简要说,茶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的复合型学科。


展开中国文化的—体两翼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在茶科研文化领域中奋斗六十年的学者,从扎实的自然科学学术背景下出发,跨界于人文学科,其对于要担负起中国文化"一体两翼"使命的茶文化,兼有更为接地气的优势,而对茶文化学的研究归纳建构,自然便带有其更可实操性的建设内涵。


由鉴于此,我们更可以推论出本著的现实意义∶相较以往同类型书籍的不同,此著的特性,在于姚国坤先生深厚扎实的茶学科研底蕴,加之其多年来深入一线的茶文化实践与文化整理与发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珠联璧合的知识框架,使读者不仅能够跨界阅读,在此书中吮取到在大数据收集实证基础上得出的茶文化范畴和内容,使我们的茶文化深入研究有了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领略与学习到茶文化知识建构的多元与丰满,获取更为广阔的茶文化视野平台。这种集岁月历练、潜心体悟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知识结晶,正是我们后学者的无价之宝。


(本文为《中国茶文化学》一书序言二。作者王旭烽(1955— ),女,国家一级作家,祖籍江苏徐州,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代表作品《茶人三部曲》,获1995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八五计划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中国文化的—体两翼


点击上图小程序购书及查阅详情


书名:《中国茶文化学》


作者:姚国坤 编著


《中国茶文化学》,上下数千年,泱泱百万字,内容丰厚、理念清晰、资料翔实、章节完整、框架齐全的茶文化学科专业著作。全书以茶的自然科学属性为起点,从梳理茶之源流开始,寻觅茶文化根脉及发展历程,由此进入茶文化的人文学科坐标系统,使读者得以观察茶文化与生活、风俗、养生之关系,研究茶文化与民生、旅游、艺文之互动融合,剖析茶在哲学、经济、政治、社会中的权重,前瞻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复兴之途,不但为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做了实实在在的铺垫工作,开辟了新的蹊径;而且还为茶文化领域提供了概念清晰、持论有据的基础理论,最终集结成当代中国茶文化传承推广阵容中一部重要的读物。


目录序一序二展开中国文化的一体两翼绪论 / 1一、茶文化学定义和内涵 / 3二、茶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 9三、茶文化的研究目的、方法和任务 / 14四、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 17章茶的源流 / 31节 茶树的原产地 / 33一、茶为何物 / 33二、茶树的祖籍 / 35第二节 茶的发现和利用 / 39一、远古先民对茶的认知 / 39二、对神农尝百草的理解 / 41第三节 茶树的演变和迁移 / 44一、茶树演变缘由 / 44二、茶树变迁历程 / 45三、名目繁多的茶树品种资源 / 46第四节 制茶技术的发展 / 48一、制茶技术的发展 / 48二、茶类的变革 / 52第五节 多姿多彩的茶类 / 57第六节 名优茶集锦 / 58一、名优茶释义 / 59二、历代名优茶概述 / 59三、名优茶与人文自然 / 63四、名优茶欣赏 / 66五、名优茶简介 / 69 第二章茶文化寻『根』 / 107节 “茶”字的嬗变与确立 / 109一、早期对茶的称谓 / 109二、“茶”字的确立 / 111三、各民族对茶的称谓 / 114四、各民族的“茶”字 / 116第二节 茶之为饮的出现 / 116一、茶的发现和利用 / 117二、饮茶之始 / 118第三节 历代饮茶方式的变革 / 119一、隋代前的羮饮法 / 119二、隋唐时的煮茶法 / 120三、宋代的点茶法 / 120四、明及明以后的泡茶法 / 121第四节 水为茶之母 / 122一、试茶鉴水 / 122二、品茗择水 / 129第五节 器为茶之父 / 130一、茶具的发生与演变 / 131二、茶具的种类与特点 / 140三、茶具的选配与组合 / 147第三章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151节 先秦茶文化的萌动 / 153第二节 秦汉茶文化的孕育 / 154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呈现 / 156第四节 隋唐茶文化的勃兴 / 159一、大唐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 159二、大唐茶文化成因剖析 / 187第五节 宋元茶文化的昌盛 / 189一、茶文化昌盛的标志 / 189二、茶文化为何盛于宋元 / 193三、宋元茶文化的历史贡献 / 196第六节 明清茶文化的曲折 / 198一、茶政茶法更加严厉 / 198二、茶类加工方法改变 / 199三、饮茶方法创新 / 200四、饮茶用器发生变化 / 200五、对易迅速提升 / 202六、茶业开始走向近代化 / 203第七节 民国茶文化的挣扎与磨难 / 204一、茶叶科研 / 205二、茶叶教育 / 208三、茶叶生产 / 210第四章当代茶文化的复兴 / 215节 茶区分布与划分 / 217一、茶区不断扩展 / 218二、茶区划分与布局 / 218第二节 茶叶生产现状 / 220一、当代茶叶生产总述 / 220二、当代茶叶生产的崛起 / 222第三节 茶叶科技与教育 / 233一、当代茶叶科研 / 233二、当代茶业教育 / 243第四节 当代茶文化的复兴 / 250第五节 茶文化发展趋向 / 2602 目录 3第六章茶文化与哲学 / 293节 茶德与茶人精神 / 295一、茶德含义 / 295二、陆羽与“精行俭德” / 296三、茶人与茶人精神 / 302第二节 茶道的由来与发展 / 305一、对茶道的理解和认识 / 305二、茶道的秉性与内涵 / 306三、当代茶道 / 309第三节 茶文化与宗教 / 313一、佛教与茶文化 / 313二、道教与茶文化 / 316三、儒教与茶文化 / 317四、其他宗教与茶文化 / 327第七章茶文化与经济 / 329节 茶税的出现 / 331一、茶税法的出现 / 331二、茶税的演绎 / 333第二节 榷茶的问世 / 335一、榷茶由来 / 336二、榷茶的延伸 / 336第三节 贡茶的延续 / 338一、贡茶的缘起 / 338二、的贡焙和御茶园 / 342第四节 茶马互市的定制 / 343一、茶马互市的出现 / 344二、茶马互市的沿袭 / 345第五节 茶政茶法的演变 / 346一、茶政茶法的形成 / 346二、茶政茶法实施结果 / 350三、茶与巩固国防 / 353第五章茶文化与民生 / 265节 茶文化与文明 / 267一、茶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 267二、茶文化是文明的产物 / 270第二节 茶文化与和谐 / 271一、弘扬茶文化,有利于社会安定 / 271二、弘扬茶文化,有利于加强国防 / 275三、弘扬茶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 / 277第三节 茶文化与政治事件 / 278一、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 / 278二、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 282三、中英西藏之战的缘起 / 287第四节 “茶为国饮”的现实意义 / 290一、有利于增强国民身体健康 / 290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 291三、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促进国际交流 / 292四、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与山区农民的致富 / 292第八章茶文化与旅游 / 357节 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 359一、茶文化旅游的渊源 / 359二、茶文化旅游的特点 / 360第二节 现存茶文化旅游资源 / 362一、全国现存茶文化遗迹 / 362二、其他茶文化资源 / 423第三节 茶文化旅游景观建设 / 426一、茶文化旅游景观的开发和利用 / 426二、茶文化庄园建设 / 428第九章茶文化与文学艺术 / 431节 茶事专著 / 433一、古代茶书 / 433二、现当代茶书 / 446第二节 茶事诗词 / 447一、历史悠久作者众多 / 448二、数量多 题材广 / 450三、匠心别具 体裁多样 / 451四、影响深远 佳作连篇 / 456第三节 茶事小说 / 457一、《红楼梦》中的品茶元素 / 458二、《儒林外史》中的江南茶俗 / 459三、《老残游记》中的“三合其美” / 459四、《夺锦楼》中的“吃茶”配婚 / 460五、《镜花缘》中的说茶论理 / 460第四节 茶事书画 / 460一、源远流长的茶事书画 / 460二、茶事书画的丰富内涵 / 462第五节 茶事戏曲 / 473一、中国茶事戏曲 / 474二、外国茶事戏曲 / 477第六节 茶事歌舞 / 477第七节 茶事楹联 / 483一、名家的茶联 / 483二、名著中茶联 / 485三、茶馆中茶联 / 486四、其他茶联集萃 / 489目录 5第十章茶文化与生活 / 505节 待茶、奉茶和赐茶 / 507一、客来定会敬茶  / 507二、沏茶注重礼仪 / 508三、赐茶传递情谊 / 510第二节 斗茶、点茶与分茶 / 510一、斗茶的发生与发展 / 510二、点茶与分茶 / 515第三节 茶宴、茶话与茶会 / 518一、古今茶宴 / 519二、茶话会 / 521第四节 茶馆、茶摊与施茶会 / 522一、茶馆 / 523二、施茶会 / 528第五节 饮茶、品茶与藏茶 / 529一、饮茶环境 / 529二、沏茶技术 / 530三、品茶赏茶 / 537四、茶叶保鲜要点 / 540第八节 茶事传说 / 491一、神农尝茶 / 491二、陆羽煎茶 / 492三、以茶代酒 / 492四、古冢祭茶 / 493五、救命茶壶 / 493六、茶入吐蕃 / 493七、茶墨之争 / 494八、生死不离 / 495九、十八棵御茶 / 495十、马换《茶经》 / 495十一、大红袍 / 496十二、君山银针 / 496十三、庐山云雾 / 496十四、松萝茶 / 497十五、碧螺春 / 497十六、白牡丹 / 498十七、凤凰单丛 / 498十八、铁观音 / 498十九、蒙顶茶 / 499二十、四贤茶 / 500二十一、午子仙毫 / 500第九节 茶的其他文学艺术 / 501一、茶事谚语 / 501二、茶事谜语 / 503 第十一章饮茶与风俗 / 549节 婚嫁中的茶事 / 551一、茶与婚姻关系 / 551二、兄弟民族中的茶定 / 552三、当代婚俗中的茶礼 / 553第二节 用茶祭祖祀神 / 555一、用茶祭祀 / 555二、岁时茶祭 / 556三、茶与丧葬 / 556第三节 饮茶的约定成规 / 558一、礼仪与示礼 / 558二、吉祥与祝福 / 562三、拟人与比喻 / 563四、方圆与规矩 / 566五、其他寓意和礼俗 / 569第四节 饮茶风情大观 / 569一、饮茶综述 / 569二、汉民族饮茶习俗 / 573三、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 579第十二章茶文化与养生 / 595节 茶的功效 / 597一、茶的营养与保健成分 / 597二、茶疗的形成与发展 / 598三、茶的保健功能 / 602四、寿星说茶功 / 604第二节 茶与养心 / 611第三节 茶与健身 / 614一、常见病的茶疗方剂 / 614二、常见成品药茶 / 636三、保健美容茶疗 / 638四、保健茶食制品 / 643五、茶的营养保健用品 / 652第十三章茶文化走向世界 / 655节 茶文化对外传播概说 / 657一、茶称呼和语音的对外传播 / 657二、茶文化对外传播方式 / 658第二节 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 668一、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传播 / 669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传播 / 680第三节 当代茶叶对外传播 / 704第四节 当今世界茶文化 / 710一、当今世界茶产业 / 710二、当今世界茶消费 / 713三、当今世界茶文化 / 714参考文献 / 719后 记 / 723


上一篇:连获五奖!艺福堂茶业再次刷新茶行业获奖记录

下一篇:怎么读复旦李辉教授的《茶道经译注》?

猜你喜欢

喝安华黑茶有什么好处(喝安化黑茶有什么好处?)

喝安华黑茶有什么好处(喝安化黑茶有什么好处?)

2022-07-08 362
产量第四,湖北茶产业知名度和品牌如何壮大?

产量第四,湖北茶产业知名度和品牌如何壮大?

2022-08-22 296
你购买生肖茶了吗?这些关于生肖茶的秘密你得知道

你购买生肖茶了吗?这些关于生肖茶的秘密你得知道

2022-10-02 303
关于白茶,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关于白茶,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2023-01-13 515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2022-06-29 305
“福享家”全国召集令 | 成为福享家,你需要具备这些技能!

“福享家”全国召集令 | 成为福享家,你需要具备这些技能!

2022-08-16 525
安化黑茶的四大独特之处?(安化黑茶的四大独特之处)

安化黑茶的四大独特之处?(安化黑茶的四大独特之处)

2022-09-29 360
霍山黄大茶和黄芽的区别(霍山黄芽和霍山黄大茶的区别)

霍山黄大茶和黄芽的区别(霍山黄芽和霍山黄大茶的区别)

2022-12-23 425
泡玫瑰花茶的正确方法(玫瑰花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泡玫瑰花茶的正确方法(玫瑰花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2022-11-09 923
在家煮茶,请注意这三点

在家煮茶,请注意这三点

2022-07-19 686

普洱茶正品商城

买普洱茶·上茶窝网!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优惠多多

马上去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