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云深,雨沛雾重,宛若仙境,滋养了高山云雾茶馥郁悠长、醇厚甘甜的特质,已故的茶界泰斗张天福曾赞誉道:“高山明珠,茶中珍品”。
由福建日报社、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主办、《茶道》杂志承办的第二届“寻找福建最美茶乡”摄影大赛第三站走进周宁,开启问茶揽胜之旅。
玛坑乡:茶山古刹,美丽且“佛系”
玛坑乡的千亩生态观光茶园可谓“教科书式”的茶园。
茶园坐落于玛坑村与首章村之间,蜿蜒盘旋的山路把我们带到了它的面前。
登上观景台,凭栏远眺,脚下的层层茶田,如同涟漪,圈圈圆圆地荡开,直到远处绵延的群山。
依山就势而造的茶园,是茶农在山林间的杰作。若从“上帝的视角”看,层层叠叠的茶园更像一枚枚印在大地上的指纹,婉转生动。
这片茶园面积是周宁最大的,称得上玛坑乃至周宁的范本。所产之茶,除满足消费需求外,更大的价值还在于“眼球经济。
当茶园邂逅古刹,可以美丽,也可以佛系。与观光茶园同属玛坑乡环形旅游圈的方广寺也是经典的打卡胜地。方广寺始建于南宋,它深藏于山,周遭茂林修竹掩映,是一处清幽的心灵栖息地。
玛坑是周宁茶业的缩影,依托良好的生态,深入挖掘整合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将品种改良、茶园改造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茶旅一体化”,延伸茶产业链。
纯池镇:荒野茶树,不老的乡愁
纯池最吸引我们的地方,不是古村古宅古廊桥,而是前溪村的荒野茶。
开了近2小时,抵达林间茶园。荒野茶,原是人工栽培管理的茶树,因被抛荒而回归自然生长的状态。少了人为的介入,强大的顶端优势让它们一个劲地向上疯长,足足有两人多高!
于是,当我们拾阶而上时,仿佛步入了一个奇幻的秘境。相邻的茶丛间,繁茂的枝叶交错生长成天然的拱门,把天空遮了个严实,只有些许阳光从枝桠间漏下,满地碎影。较之常规茶园,采荒野茶不只是要仰望,还要“扳倒”,也就是要用手把枝条扳下来才能采得到,福鼎的茶农把这样的茶形象地称之为“扳倒茶”。
据介绍,荒野茶原属前溪村村民,茶园面积共有400多亩,均为1976年前后所植,品种多为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是适制红绿茶的良种。1999年,因修建芹山水库,村民们都迁走了,茶树无人看管,就成荒野茶了。
制茶世家出身的吕东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同家里的几个兄弟到北京开茶行。2013年底,因回乡修葺家族祠堂,他才获知前溪村竟蕴藏着大片抛荒茶:“这些(树)平均高度都在3~4米,第一眼看到时,就感到很震撼!”
2014年,他将这些一度被遗忘的荒野茶进行更新复壮,为了方便采摘,还在茶园里修建了石阶步道。此外,他还村里建设了800多亩标准化生态茶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产茶致富。“像前溪村这样成规模、树龄在40年以上的老茶树,在整个闽东地区都不多见。更重要的是,独特的高山小气候,天然的原生态,使此处的荒野茶具有难以复制的醇厚甘爽。”
七步镇:茶山乐园,乐活亲子游
这是一片建在茶山上的乐园。在500亩有机茶园中,除了可零距离拥抱茶山美景,还可以亲子游、玩转茶山。
一走进茶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五彩斑斓的玻璃栈道在茶园里“穿行”,令人耳目一新。这条长83米、隔空31米的玻璃栈道,就像一条彩带,披拂在青山绿水间。
站在玻璃栈道上眺望,茶园葱郁,清新的雾岚在小楼和木屋间缠绕。远处,谷深林密,峰峦绵延。而行走在上面,脚下是一览无余的茶山美景,但心跳却在不断加速。
然而在20多年前,苏家山村的地却只是种土豆。这一切的蜕变,始于乡贤苏文达爱乡爱茶的情怀。2007年,在上海拼搏多年的苏文达回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带领村民搞养殖,并开垦了村里一度荒废的茶园。次年,他便着手筹建有机茶园。同时,他还有意识地选择了如梅占、金牡丹、紫玫瑰等高香型茶树良种,来制作符合市场需求的名优茶。
在茶园里,游客们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以及认养茶树等,还可以玩蹦极、喊泉、滑索、钓鱼等,尽情地玩转茶山。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一次亲情亲子之旅。全家人走近茶,亲近茶,特别是小朋友,能从中学到知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今年,这处观光茶园创建了3A级景区,而苏家山村也因此荣膺“2018年省级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称号。这一位于革命老区的基点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鲤鱼溪:人鱼同乐,敬鱼护鱼800年
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年年有余、多子多福、大吉大利等多重吉祥寓意。在周宁,就有一个敬鲤如神的浦源村,村里有条鲤鱼溪。溪水淙淙,五弯六曲,穿村而过,蜿蜒600多米,其清澈见底,可水深到膝,数千尾彩色斑斓的锦鲤来回穿梭嬉戏。
浦源村里大多数为明清时代的木制老宅,古朴典雅。这里上百年的房子比比皆是,有的都有三四百年历史,但依然整洁坚固,住着村民。
人鱼同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鲤鱼溪的魅力,也是浦源村人古老的智慧。800年来,村民们世世代代与鲤鱼朝夕相处,默默相守,鲤鱼亲近地就像是自己的家人,感情深厚。2005年,它还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邓放
图片/ 茶道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