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一句,茶叶带苦涩不一定不是好茶,但化不开,一直停留在嘴里的苦涩,就一定是不好的茶。
老丛水仙
“苦涩”乃茶的本味,从来都存在,爱喝茶的或者不爱喝茶的,很多都听说过这一句话,其实让茶体现出“苦涩”味,不是茶的错,而是制茶人的错。
从制茶的角度来说,制茶师傅的目的:无非就是体现出茶叶的特征,让茶叶更香,滋味更好,喝起来口感更加柔和,尽量隐藏茶叶的“苦涩”感(弱化茶的苦涩),这就是制茶师傅的目的。
小周喝茶经常以一口定论茶叶的好坏,只要入口会体现强烈的涩感,这绝对不是好茶,至少从工艺的角度来说,这茶就没做好。
私以为,茶叶无论多香,滋味多好,只要其苦涩感化不开或者很明显,都不是好茶。
其实茶叶体现明显的“苦涩”感,很多都是工艺上的过失,就以武夷岩茶为例,哪些工艺上不到位,其茶叶越容易体现“苦涩”感。(夏暑茶或者肥料施多的茶叶另算)
一,采摘过嫩的鲜叶,这个是很好控制的,有些茶厂为了让茶叶的制率高而过早的采摘鲜叶,嫩度越高的鲜叶,其茶多酚含量也就越高,所以采摘过嫩的岩茶,在制作的过程中,涩味是很难避免的。这一点明明是可以避免的,都是利益的驱使。
二,茶叶在制作工艺中走水、摇青的过程中的过失,这个是制茶师傅工艺上的过失,所以说茶叶好不好,制茶师傅的技术很重要。
其实网上很多讲解茶叶“苦涩”感的来源,归咎于苦涩味是茶的本味,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说法,还举例一大段,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统统都是借口。
小周同学
为什么说茶叶的制作是一个技术活,就是因为要把茶叶本该有的滋味弱化或者隐藏,让那少部分物质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才是制茶技术的难点所在。
如果茶叶本该有苦涩味,那大家都可以制茶了,都是大师了。
这茶好苦好涩!
茶:怪我咯!
所以,你可千万别冤枉了茶的苦涩来源的原因,反而要懂得鉴赏与分辨它,这样才不会错过了那些好茶。
真实、不作假一个纯粹的制茶人:小周同学
专制武夷岩茶
欢迎关注小周同学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