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中的贵妃浴池还保存完好!千年前的宫妃井水还可饮用!惊叹!!!
武夷山,作为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前锋地带,以及南宋偏安南迁形成繁盛的文化现象,还因为地域和山水风光的缘故,一大批青史留名的诗人文学家、名士大儒、朝廷要官都在这里留下过历史印痕,洒落山间的众多遗迹迄今犹存,衍成文化的渊薮之地。
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并在漫漫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东南一隅的“古闽越族”和“闽越族”文化,绵延数千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尤其是那令人向往的神秘的地底下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几次路过兴田,古汉城遗址近在咫尺之遥,均不能成行,不能亲眼看到它的规模,它的真实样子,成了挥之不去的遗憾。
某天风和日丽,趁着去建阳处理事情,回程时路过古汉城,我说:传言,古汉城遗址是当年武夷山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我想去走走。黎叔回复说:这个遗址是真正的遗址,也就只是遗址了……
不明其意,到了才知道,他所言非虚。不过也算有幸,千年的古越王城,终得一见。
“古粤”城村,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村口,看到一座额题“古粤”大字的残存门楼和庙宇,它标志着这个村子与古汉城的渊源,空闲之余,我们在古村小巷匆匆游览了一番,村中至今保留着百余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尤以赵氏祠堂、李氏祠堂、林氏祠堂等称奇,当年的建筑格式基本保存完好,古树古井古街巷,古色古香。
古村落走过往前,就是博物馆。
博物馆并未对外开放,听人说:博物馆里放着当年考古时发掘的古越人生活的器具,价值极高,暂时武夷山还没有能力来运营好这样的文化遗产项目,于是一直就搁置。未能进去看看当年的那些文物,有点遗憾,只得继续向前,往王城遗址去。
遗址距离村庄不远,没走多少路程,转个弯,就到了目的地。
古老的夯土古城墙,于山岗上的杂草树丛中,隐约可见。登上山岗顶的宫殿遗址,几十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湮没在荒草荆莽间、丘陵黄土下,游人可沿台阶而上,厚实的城墙,蔚为壮观。
古城依山山势起伏而筑,护城河、烽火台、古街道、祭台等等,依稀犹存。曾经美轮美奂的,殿宇楼台、王侯第宅,随着多少年的风风雨雨的消逝,早已灰飞烟灭,连一梁半柱都寻不见,但留残垣断瓦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伟岸。
我主要在宫殿遗址游览拍照。
公元前一世纪的汉城遗址,是西汉闽越国时期的一座王城。
遗址横跨三座山丘,全城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二。它是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举目眺望四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整个城址呈长方形。
田园草木丛中,残败的夯土古城墙忽现忽隐,沿山势逶迤延伸。东西城垣保留了三处豁口通道,那都是当年的城门。崇阳溪环绕城址的东、北、西三面,周遭奇峰耸峙,怀抱着大片盆地和低缓丘陵,如此山环水绕、气度不凡的地形,如果让那些走南闯北的地理先生们来瞅瞅,定然要嘘欷嗟叹一番的。
当年的宫殿座落于城址中央的高湖坪,主殿坐北朝南,以庭院、殿堂为中轴线,左右均衡对称,由大门、门卫房、庭院、殿堂、东西厢房、东西廊屋、西侧殿、东暖房、浴池、西天井等组成,现今各处均立以石碑标明,各个地界都有明显区别。整个建筑为“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属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宫殿布局,也是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典范,但在汉代城址中却实属首例。
主殿中的室内浴池让我倍感兴趣,它用菱形花纹方砖铺砌而成,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宫内豪华浴池。据说规模建制超过杨贵妃的清华池。殿中古老的供水、取暖陶管道,仍深埋在地下,而今模拟的管道浅埋于夯土层中。宫廷浴池,让游人去联想,甚至想入非非。(此处应有贵妃浴池的照片,然鹅我太忘我,没拍……)
网图:贵妃浴池的取暖管道
主殿北侧后院处,有一口汉代水井,上建有四方亭子。
据说是福建目前最古老的一口水井,井壁用陶圈重叠竖立。水井地势和海拔远高于村庄,但游人稍微探头,就能看到清澈的井水。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井水至今常年不枯,叫人不理解,无法想象。同来的黎叔说:这水可是当年皇帝贵妃生活用的井水!并亲自做一番品尝,果真清甜可口。我半信半疑也未敢一试,也不知真口感如何,但武夷山人杰地灵的山水好地,想来不会差……
离开宫殿,沿着鹅卵石小道而下,离去。
如此美仑美奂美仑美奂的宏构,恍惚就在一眨眼间灰飞烟灭,让人不禁黯然神伤。
【可以不用看的例行后记】
这是座蜚声海内外的文化风景名城,怀揣有众多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金质名片。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文化及那些少有人迹的美景与历史遗迹,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北纬28度】,关于茶、武夷山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