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喝茶尤其是喝普洱茶的新茶友,大概都会有“甜就是回甘,涩味就是收敛感强”的感觉,且回甘和收敛感也都是好茶的品质体现。
茶友常将回甘和甜混淆,同时认为有涩感的茶就说明收敛性好,这是日常品茶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觉,会影响你对好茶的判断。
误解一:涩=收敛性强?
首先需要明确,无论喝的是哪一类茶,涩味都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以儿茶素、多酚类物质等含量丰富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茶,不仅涩味凸显,涩感较其他茶类也更重。
而这种涩同时会对口腔皮肤造成一种收敛性的感觉,当涩感化掉时,收敛性又会呈现生津效果,所以涩味重的茶经常会被误以为是收敛性强的体现。
但茶友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涩感其实也分好坏。茶的涩,会有两种不同情况,第一种化得比较快(涩感好),第二种迟迟化不掉(涩感不好)。
第一种,涩感化得比较快,其生津也来得非常快,而且持久。这种茶大都是以好的大树茶或古树茶为原料。
第二种,涩感看似很强烈,可迟迟不化,这种涩感对茶本身,就是一大败笔。
当涩感化不掉,口腔中就不会出现收敛性,更不会有生津,而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台地茶或者是农残较重的茶身上。 且涩感物质的厚与薄,又间接决定了口腔的收敛性,因而涩≠收敛感强。
涩感比较好的茶,收敛性较好,生津速度也较快,反之,涩感不好的茶,收敛性差,也不会有生津之感。
误解二:甜=回甘?
很多茶友喝茶时一感到甜,就会嚷嚷着说:“甜啊!有回甘!有回甘就是好茶啊!”
其实,甜≠回甘,喝茶感到甜,是因为茶中含有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四糖。茶汤一入口,这些糖类物质就会被甜味受体感知到,就会感到甜。而回甘的重点在于“回”。其本质是糖苷类物质附着于口腔中,水解出葡萄糖,使人体慢慢感觉到甜味释出。
譬如一些普洱茶品(老班章、老曼峨等),因富含茶多酚和糖苷类物质,在茶汤刚入口时会带来明显的苦味。在喝完后,你会发现有股淡淡的甜味从喉咙里、舌根处涌出来,味道变得越来越浓郁,甚至盖过原先的苦味,这就是回甘。
简单说来,回甘是慢慢析出,过一会儿才甜,并不是入口立马能感受到的那种甜。
所以,入口甜≠回甘≠茶好,而回甘猛烈且持久的茶品,其糖苷类物质含量多,品质则不会太差。
综上,有涩味的茶,或是涩感重的茶并不一定是收敛性强,甜与回甘也并不是一回事,要准确挑出一款好喝且兼具陈放价值的茶,还是要仔细区分这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