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有“禅茶一味”之说。自古以来,山寺出好茶,中国很多名茶都出自佛院名寺。
茶从诞生之日起,与佛教就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与茶,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01.
为什么和尚爱喝茶?
中国佛教是东汉时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到唐朝以后,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茶兴于唐,盛于宋。唐朝茶叶的兴起,是在佛教特别是禅宗发展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
“禅”是由梵语音译过来的,汉语的意思就是:修心、静虑。坐禅,就是闭目静思,唐朝时和尚坐禅达到什么程度?“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就是不睡不吃。想想正常人就这么枯坐着,还不给吃饱,不得昏昏欲睡……
茶,可以醒神,因为茶叶成分里有咖啡因,起到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在当时,喝茶对于枯坐的僧人来说就起到了一定的醒神作用,所以当时僧人们坐禅时,“唯许饮茶”。
唐朝开始,僧人们都会在寺庙周围栽种茶树,自种、自制、自饮。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一系列庄重肃穆的饮茶礼仪。各个寺院中,都设有“茶堂”,供施主品饮清茶。有的寺庙还设有“茶头”,专司烧茶煮水、献茶待客。还有“施茶僧”,专门惠施茶水,行善举。
茶圣陆羽,小时候是个孤儿,被寺庙的主持所救。正因为在寺庙里长大,所以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寺庙里的饮茶习俗非常感兴趣,长大以后才立志为茶立传著书,写成了我国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
唐代和尚皎然,善于烹茶,爱好写诗,被称为“诗僧”、“茶僧”。他十分推崇饮茶,把饮茶的好处说得神乎其神,留下了不少诗篇吹嘘茶的作用,例如:“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02.
名茶出山寺
一般寺庙的选址多为幽静的山林,这样的环境也适于茶树种植,所以自古就有山寺出名茶之说。有哪些名茶与寺庙有关呢?
径山茶
径山茶源于径山寺。唐时,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在寺庙周围亲手种植数株茶树,采摘来用以供佛,祛除坐禅之昏寐。到了南宋,径山寺的茶宴远近闻名,日本僧人南浦绍明慕名而来,在径山寺修行数年后归国,将径山茶宴在日本推广开来,后来几经演变,最终演化成了如今的日本茶道体系。
蒙顶甘露
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相传,甘露禅师吴理真在四川蒙山五峰之间驯化了七株野生茶树,开创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吴理真被尊称为“植茶始祖”,蒙顶甘露亦被称为“仙茶”。
金奖惠明茶
金奖惠明茶产于浙江景宁县,最初产地在赤木山麓惠明寺一带,初唐时有高僧惠明到景宁建寺,寺因僧得名,茶因寺得名。
庐山云雾茶
庐山以云雾著称,茶树常年生长于云雾弥漫的山腰,庐山招贤寺的寺僧们于白云深处,劈岩削峪,广栽茶树,采制茶叶,成为著名的“庐山云雾茶”。
休宁松萝茶
安徽休宁的松萝茶,始创于明,由当地寺庙的僧人大方创制,在当时“名噪一时”。松萝茶开启了用炒锅来完成杀青工艺做成绿茶的时代,被称为炒青绿茶的鼻祖。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历史名茶都是由僧人创制和宣传出来的,例如苏州虎丘茶、水月茶,会稽日铸茶、普陀佛茶等等。
现代流行的“茶道”、“禅茶”,这两个词最初都是由僧人提出来的。可以说,在茶的传播过程中,寺庙的僧人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是茶的主要消费者,也是茶道、茶艺的开创引领者,同时禅宗的思想也极大丰富了茶的文化内涵,并影响至今。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