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仁易普洱茶,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接着上期的话题,“熟茶的核心标准是什么?难度又是什么?等”来继续说。
我们先来看看,现代人普遍对普洱茶的认知。很多人难以解释熟茶的标准,或许因为等级与审评关系,我们把熟茶的标准复杂化了。作为茶来说,无论是科学技术理化分析,还是从传统品尝来说,我们都能知道,芽头与一芽三叶品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现在认为,茶的等级意味着茶叶的品质,这种认知没毛病,但是,这无法说明《茶经》说,找茶像找人参的事实,与历史案例严重不符合,因为在唐代就有茶园了,为何要去搞成像“野人”一样呢?这个答案就是真正的技术,审评的这套流程只是入门,或者说,连入门都不够,只是说新生儿吃奶的阶段,这样的方法,难以理解真正的普洱茶。
事实告诉我们,我的说法是正确的,同样条形的茶叶,我们只有通过品尝才能下结论,而我们买回去的茶叶,里面会不会混了茶呢?又或者是我们取样的时候,自己取了好的茶样,没喝到差的呢?事实是,很多食品品控人员,所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尤其是奶茶的茶粉末类,你混了啥,我们根本不清楚。所以,等级的好与坏并不能说明茶叶的真正品质,这样的说法,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如果不能理解,我们是否能通过“无接触看芽头分品质技术”用芽头比喻成粉末来说明呢?
熟茶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找到保证可以发酵,并能越陈越香的生茶毛茶,然后用后发酵工艺做熟茶,并且做到,成品的熟茶可以再发酵,这就是熟茶唯一的标准,而要做到这个技术,我们还是要运用传统的技术。由于科学目前做不到,所以我们的普洱茶市场类似于翡翠的赌石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普洱茶水深的秘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传统技术不是经验,而在于运用,也就是从“原材料”的品质上开始识别,然后再根据情况对茶作出相应评估,然后开工,这又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翡翠雕刻前要摸石头的情况类似,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看茶做茶。
现代科技发展,让茶做到了嫩度相对的统一性,我们以为可以标准化将茶简单化了,其实,这让茶本身最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原因,同一片叶子,嫩度相同,颜色相同,大小一致,厚度一致,同一产区,我们就认为这个叶子的品质是一样的么?答案是,你需要《无接触看芽头分品质》技术来说明。为什么呢?因为视频里的茶样,是通过了仪器安全性检测的,但我是以肉眼的方式,从大小几乎统一的芽头中找出并分出了品质的不同,足以说明了科技的缺陷,是吗?同时这也说明了,品质有不同,而品质的不同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喝的茶,吃的食物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呢?
事实是不是说明了,只有这样的技术,找出标准的原料,我们喝到的才是真正的标准茶对么?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技术,才能让新茶生茶的原料保证做成后发酵的熟茶,还能继续发酵对么,只有继续发酵才能越陈越香是么?我们再降一个维度来说明,只有这样的技术,才能保证真正的品质与安全,保证您喝到的茶是正确,安全的,对么?也就是说,我们喝茶之前,先要看品质,而不是看山头对么?只有品质确保了,我们才能去说山头对么?
好了,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小伙伴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