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民间有谚:"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和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是夏天炎热开始的时候,到了大暑气温就达到了一年的最高顶点。
小暑一来,盛夏的大幕被拉开,持续的高温到来。于是畏惧炎热的人开始昼伏夜出的生活,白天只能待在房中,等到夜幕来临后,才摇着扇子,去公园或是河边纳凉。
记忆中的夏天,没办法离开西瓜、竹椅、绿豆汤(粥),夏天就是喝粥的时节,每天晚上餐桌上都会整齐地摆放着几碗放凉了的绿豆粥。
风扇呼呼地吹着,将燥热撩走,绿豆汤清凉降火,将内里的火气驱散,以此过小暑。
小暑三候
节气都有三候,小暑的三候和高温都有关系。
一候温风至
小暑之后,大地上吹的风也被加热过,在风中,都能感受到热量。
二候蟋蟀居宇
炎热的天气,让野外的昆虫也觉得害怕,纷纷地躲到阴凉处去避暑。
三候鹰始鸷
太阳炙烤着大地,能够飞行的猛禽都都选择远离地表,飞到高空中或是高枝上寻得清凉。
作为夏日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自己的能量,让此后的这段时间成为一年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人们也并不是完全束手就擒,也会做出反击,选择各种不同的方式避暑。
贪恋于空调冷气,因此便竭尽全力地节省出门时间,贪恋西瓜、冷饮带来的凉意与甜蜜,于是便没有节制,贪图了这一时的清凉。
不过长期如此,必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养生也是夏日必要的事情。要想舒心、安心地度过这个盛夏,喝茶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炎炎夏日,喝什么茶最养生?夏季防暑降温,应该喝热茶还是凉茶?
一、盛夏避暑喝什么茶?
中国茶叶分六大类,每一类中又可以细分出许多小类。每一类的茶品,都有自己的内质与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茶品饮用。
虽然不管是什么季节,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喝茶,但是并不意味着喝茶不需要搭配时节与品种。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茶品,可以让我们得到更舒适的喝茶体验。
酷暑夏日,以下这三种茶,对于大多数茶友而言,都是非常合适的。
绿茶或新白茶
首当其冲的是绿茶,绿茶为微发酵茶,茶性寒凉,因此也成了夏季必选的茶品之一。
绿茶不发酵的工艺让茶叶内质得到保存,茶叶内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效,可以帮助我们的皮肤阻挡紫外线的伤害。
绿茶中还含有许多的茶多酚与咖啡碱,可以刺激神经,提神醒脑,夏季午后,喝一杯绿茶,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缓解疲劳,消除困乏的感觉。
如果茶友有肠胃方面的毛病,要谨慎喝绿茶,至少要做到不空腹饮茶。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茶品饮用。例如福鼎白茶中的新白茶,与绿茶有类似的功效,因为制茶工艺为微发酵,会较绿茶温和一些。
红茶或老白茶
看到红茶,茶友可能会觉得很诧异,在大家的印象中,暖暖的红茶应该是和白雪皑皑的冬天做搭配,在炎热的夏天喝红茶好像有些违和。
红茶为全发酵茶,茶性温和,茶叶的刺激性小,在我们被炎炎夏日晒得提不起食欲时,一杯红茶可以促进消化,帮我们提升食欲。
也是因为夏日炎热,让我们离不开冷冻食物与冷饮,红茶性温,又具有护胃暖胃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肠胃。
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老白茶。老白茶经过长期的转化,茶叶内质发生转变,原本温凉的茶性也向着温和变化,茶叶的刺激性减小。所以,喝老白茶也可以得到与喝红茶一样的效果。
乌龙茶
夏天还有一种茶少不了,那就是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一种茶,属于半发酵的一种茶品,茶性中正,不寒不热。
乌龙茶是一种口感十分丰富的一种茶品,它的滋味平和,适合大多数茶友,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种茶品,茶香浓郁,闻着茶香就已经能舒缓精神。
在炎炎夏日,饮用乌龙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和体内循环,将身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身体,也就可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二、夏季喝热茶还是喝冷茶?
夏天喝茶有两种温度,一是冷茶,二是热茶。
近两年流行冷泡茶,冷泡茶的做法简单,冰冰凉凉,清爽可口,口渴的时候,咕噜咕噜地喝上几大口,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身体降温,重获清凉。
冷泡茶虽好,但是毕竟是寒凉之物,对人体肠胃都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的,容易导致肠胃壁收缩,造成肠胃不适。
并且长时间的喝冷泡茶,体内会积攒寒气,会使得毛孔关闭,没有办法将体内的热量和废物排出体外,长此以往,也会使人体受损。
所以,夏天也要多喝热茶,夏天喝热茶才是最让人舒爽的事情。《骆驼祥子》中就提到喝热茶的感觉,“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
夏天喝热茶,可以让人冷静。夏天可以喝温热适口的茶汤,冲泡好茶汤之后,等待温度合适后,饮尽一杯。温热的茶水会让人体毛孔打开,身体内的热量随着汗水排出。
盛夏时节,大家一般会选择哪种茶品饮用?茶友们觉得是喝热茶好还是凉茶好?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