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历史经历的阶段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咀嚼茶树鲜叶的药用开始,到菜食与羹饮汤煮的食用,再到饼茶散茶的饮用,流转至今为世界性的饮料。
一、生吃药用 -- 药用
中国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茶的药用阶段与食用阶段相交织,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母系社会,《神农本草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解毒功效,便将茶叶用于治疗疾病,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
《神农食经》中说:“苦荼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种枝叶混合煮菜汤式的做法,“茶汤”自然非常的苦涩,也被称为“苦荼”(早期写“茶”为“荼”,意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茶),其中亦指有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的效果。
二、熟吃当菜 -- 食用
最早记载把菜当做佐餐菜肴的是《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这里的“茗茶”指把茶鲜叶当绿叶蔬菜,做成菜辅以饭食的含义。
当今居住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基诺族,至今仍保留着食用茶鲜叶的习惯,而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则有把鲜叶加工成“竹筒茶”当菜吃的传统。
三、烹煮羹饮 -- 食用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便是在煮茶时,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同煮,依靠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来调和做成茶羹为食,是唐代以前的食茶方式。
四、冲泡清饮 -- 饮用
唐代虽然已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但社会主流是饮饼茶。唐代的团饼茶是煮来喝的,提倡清饮,不再加葱,姜,桔皮,只加适量的盐,到了明朝,朱元璋废除饼茶,制茶以散茶为主,清饮(泡茶)时代开启,清朝各大茶类得以完善,延续流传至今。
茶的利用形式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有不同的主流,划分不能作为绝对的,实际上,每一历史阶段,人类对茶的食用,都可能存在着多种形式,比如今天茶主要是被当成饮料,但也有小部分人把茶当作药用、食品和祭品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