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19年12月02日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 陆游
今天又到了周一,这周的工作步入了2019的最后一个月,算上今天,还有30个日夜就要迈进2020年了。
在这最后一个月里,致承普洱做了一件事,我们准备了744公斤的普洱茶将其发酵,准备制成一批熟茶。
这批熟茶来自多个不同的产区,拼配拌匀之后,再进行混堆发酵,最终制成熟茶送到茶友们的手里。而今天,就给大家来讲讲这些熟茶。
图片拍摄的时间是两天前,也就是上周六30日,我们来到发酵现场,拍摄记录这批熟茶发酵过程中的第一次翻堆。
熟茶发酵
普洱茶熟茶的发酵过程很有意思,简单地说起来,就是洒洒水,堆起来盖上篷布发酵,中途再翻翻身,让它再发酵一段时间,再重复几次前两个步骤就完成了。
听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然。普洱茶发酵是一件极其讲究工艺和考研发酵师傅技术的事情。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都需要严格的把控,避免周遭的环境污染,控制发酵环境等等都是其中的门道。
这次我们选择的地面发酵,在上周做成视频发出来后,引来了很多茶友的讨论。
在常见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中,有两种操作方法:离地发酵、地面发酵。
确实,离地发酵从主观上来说,给人一种“干净、卫生”的感觉,但其发酵过程中的装堆、解块,往往还是脱离不了地面的操作。
而且离地发酵由于底面悬空,常出现温度上不去的问题,导致到最后达不到理想的发酵程度。
地面发酵不同,专业的发酵间往往与其他操作间隔离,环境较为密闭,能保障安全卫生的质量。
地面发酵还能够保证产生足够的温度,不会轻易流失,让茶叶能够达到足够的成熟度。
再者说,长期进行熟茶发酵的发酵间,地面都存在许多健康成熟的有益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更好的保障发酵的进行。
选择好发酵方式,温湿度就是重中之重了,混堆时洒水,提供一定的水分供其有益菌类生长。
水多了,茶味淡;水少了,菌群生长困难。
熟茶性温,相比茶性更猛烈的生茶,熟茶适合更多的人饮用。在发酵过程中,生茶向熟茶的转变就是从覆上篷布,菌丝开始生长的那一刻开始。
覆满霉菌的茶堆
▼
黑曲霉——这是熟茶转化中的主力军,从照片上就能看到,整个茶堆上附上了一层黑色的霉菌,这些就是黑曲霉。
当翻堆解块时,挖下去会扬起一层成熟的孢子,看上去仿佛刚出锅时的蒸汽。露出的里层的茶叶,整体微微泛白,白色的则是正在生长的菌丝体。
当然,也不仅仅是黑曲霉,酵母菌、根霉、青霉等等微生物都在熟茶的发酵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生茶中带来刺激感受的成分被分解转化,释放出醇香,茶性在这场奇妙的变化里愈发柔和。
微生物活动分泌胞外酶,释放呼吸热以及微生物自身的物质代谢等相互协同作用,共同促成了这场普洱茶由生向熟转化的“大戏”。
(微生物释放的热量使茶堆内部温度升高,发酵师傅凭借经验将其控制在55℃至60℃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茶叶内部微量成分的转化,胶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释放。可以看到内部的茶块已经有了明显的黏性,倘若解块不充分,发酵到最后得到的就是大量的“碎银子”“老茶头”。
黏起来的茶坨
▼
这次是这批熟茶的第一次翻堆解块,往后还有多道工序,如二次翻堆、开沟干燥、分选等。
熟茶相比生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柔和的茶性不仅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普洱茶的魅力,也给了那些性子刚烈的普洱茶一次“重新做茶”的机会。
这批普洱茶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制作成茶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让其风味得到更好的提升,最后再送到茶友们的手中。
致承普洱始终坚持做良心产品,精选小产区尖货,带着小而美的产品理念传承普洱茶。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有任何关于普洱茶的疑问或是想了解的产品,欢迎茶友们在下方留言或是后台私信,今天就到这里,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