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 的原产地是中国福建省的武夷山区,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武夷山的茶农制得,名为正山小种。
正山,和岩茶里的“正岩”一说相同,都是表示“血统”纯正。从地理上来看,只有武夷山桐木关所产的茶能称为正山。海拔1200米至1500米的高山以及终日徘徊于山间的云雾,养育出了特殊的小叶种茶。
17世纪初期,武夷山红茶作为最早出口欧洲的茶叶之一,离开中国的土地。在陌生的大陆,红茶收获了欧洲人的狂热和痴迷。从17世纪初开始,一直被英国宫廷视为奢侈品的正山小种,通过皇室与上流社会的推动,逐渐形成了举国上下饮用红茶的风潮,英国人赋予了红茶优雅的形象及繁复华美的品饮方式,形成了英国独有的红茶文化体系。“tea”被作为茶的英文名字使用,源自“武夷茶”的当地发音。
即便是到今天,英国人仍对这香气悠长,带有松木味的正山小种红茶念念不忘。
尽管和咖啡的饮用习惯相似——糖、牛奶同样被用来辅佐红茶,人们甚至在茶杯里放肉桂、果酱和酒,然而英国人对待红茶的态度并不随便。茶桌上的姿态,往往不失优雅。因红茶,英国人的家中多了饮茶所用的瓷器、茶具,糖的消费也大幅增加。甚至《观察家报》有专栏写道“有人说‘没有茶,谁活得下去?’叫他们去死,他们就活得下去了。我说茶是英国病”,虽然语气刻薄,却反映了当时英国人饮茶之热潮。
第一次喝正山小种的茶客,常会从这杯醇厚滋味中辨认出似曾相识。往味觉记忆深处去寻,节日里总被当作零食的桂圆味道与之最为相似。烟熏味,桂圆味,是茶叶在加温萎凋的过程中,松木燃烧的结果。是人烟,也是草木自然。
传统正山小种带有明显的松木香味。因桐木关雨多,制茶建造青楼,以当地马尾松熏制。这种松烟味道便留在茶中,成为一种身份标识。英国贵族自古迷恋的便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香气,许多文豪亦不吝溢美之词,比如大诗人拜伦在他《唐·璜》里写的:“遥远的武夷绽放我的新世界,酒总让我沉沦,茶和咖啡,才能给我们更多的自觉。”
和其他茶类不同,在对待发酵这件事上,红茶并不显得诚惶诚恐,力劝青春留步。茶叶任凭发酵,叶片由绿变红,如同自早春行至晚秋,新鲜不再,青涩褪去。茶身干燥,色泽乌润,“black tea”形容的就是红茶的这种颜色,而非茶汤的颜色。在逐渐老去的时间里,茶叶的青草气息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花果香气。往茶壶里浇下一淙沸腾,重新在热水里获得生命的正山小种,缓慢舒展,迅速将无色无味的水染就了一副从容的表情。那是久经时间而换得的颜色,是红,是成熟之美。
全发酵的红茶性格温和,不拒人以冷冽苦涩的口感,而是以香甜迎接。不吝与人亲近,也并无诸多讲究,无论宾朋杂沓,还是乍会泛交,这杯茶汤不区分任何亲疏的关系。
正山小种的熏焙过程
水添了几巡过后,浓香仍旧在盏中绽开,滋味不减。茶叶堪比人生,年轻的时光总是被消费得很快的,陈年的,以为就那样落在暗地里,可一朝想起,掸落灰尘,一品再品,醇厚依然。经历过时间的,是不惧试探的,正山小种也是如此,存放时间越长,滋味越甘甜。
仔细品尝,正山小种里还能闻到武夷山的花果香气。高山上的茶园没有单独开辟,小种茶树和其他草木花卉不分彼此地生长在一起,花蕊的蜜香,果实香,都丰富了正山小种的口感。一杯茶,文人愿意拿清苦去褒奖它,可对于很多茶客来说,红茶的体贴却是真正的善解人意。
又到午后,读至乔治吉辛的《亨利莱克洛夫特的一生》,
“茶壶送进书房来时,房间里立即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后,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绵绵细雨中散步归来,一杯热茶所提供的温馨美妙得难以形容。”
跟中国人从茶中问道不同,这段描写坦白了饮茶所带来的朴实的愉悦。醇厚而不沉重,温和又兼具宽容,一杯柔顺馥郁的茶汤容人再三饮下,滋味不淡,神情不改。
送茶入喉,未完的故事就由这杯正山小种来继续讲诉,故事的名字,是 红 。
撰文 | 王司徒,图片 |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图文源自网络整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