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饮茶始于三国,兴于唐宋,至今仍然是我国茶文化中一朵美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各地。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各地的传统调饮茶。
酥油茶
一,藏族酥油茶
酥油茶是我国藏族人民及藏区周边居民日常必备的调饮茶。酥油茶从吐蕃时期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当地流传的这个说法,足以体现出藏族人民对酥油茶的喜爱。
酥油茶最简单的做法,是将普洱茶等茶叶熬成浓汁,加上酥油、食盐和特制香料,放入茶桶中,用木棒反复舂捣搅拌成乳状而成。酥油茶可以补充多种营养物质,还有提神醒脑,消食解腻等作用。
蒙古奶茶
二,蒙古族奶茶
蒙古族奶茶与藏族酥油茶、土家油茶汤有中国三大名饮的美誉。奶茶在蒙语里叫“乌古台措”,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饮料。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用奶锅将砖茶(青砖或黑砖)熬煮,布袋过滤出茶汁;另一口奶锅放小块牛油和小米翻炒至金黄,再倒入过滤出的茶汁,加入牛奶和食盐一起煮沸,最后放入适量奶皮子煮几分钟即可。
蒙古族奶茶既可以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又有帮助消化、解油腻的作用。
三,土家油茶汤
油茶汤
史料记载“土家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豆乳、芝麻等,取水和油煮茶叶做汤泡之,向客致敬取名为油茶汤”。油茶汤似茶饮又似食品,是土家人所钟爱的美食,差不多是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的。
“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油茶汤土家语叫“色斯泽沙”,喝起来清香爽口,滋味无穷,提神解渴。湖北省恩施州和重庆酉阳县的土家人,凡是贵客临门,家家都要制作油茶汤招待。
擂茶表演
四,擂茶
擂茶是流传范围较广的传统调饮茶之一,广东省的汕尾市、揭阳市、英德市,湖南湘西以及广西部分地区,都有制作擂茶饮用或待客的习俗。
擂茶起源于北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在特制的容器中放入茶叶,用擂锤(木杵)捣碎,依次放入熟花生米、芝麻、九屋塔(又名罗勒、金不换,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捣成糊状,再放入适量的盐,最后冲入开水,煮沸即可,饮用时还要放入炒米一起食用。
擂茶流行范围较广,制作方法各地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两大类,两大类下又细分为汕尾擂茶、桃江(益阳下辖县)擂茶、土家擂茶(分布在川、黔、湘、鄂交界的土家族制作)、安化擂茶等等。
擂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有祛风寒、消暑气和清火解毒等等功效。
罐罐茶
五,西北罐罐茶
在大西北的广大区域,罐罐茶有众多的爱好者,特别是甘肃省,饮用罐罐茶是民间的生活日常之一。
罐罐茶具有悠久的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令扬滑,或煮去沫…”,现在的罐罐茶在煮茶时放红枣、枸杞、桂圆、葡萄干、菊花、冰糖等辅料,就是唐朝的古老煮茶法的沿续改良产物。
三炮台
六,回民三炮台
相传为唐代四川节度史崔宁之女发明于成都,流行于明清,传入西北后深受回民喜爱,回民又称之为“盖碗茶”,因为所用盖碗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层,所以叫三炮台。
在西北的兰州、敦煌、张掖、武威等很多地方的饭馆,三炮台是必备的待客饮品。
三炮台的材料稍微复杂但冲泡简单:选用等级高的绿茶(春尖为佳),配红枣、桂圆、葡萄干、冰糖、玫瑰花、菊花、枸杞、杏干、莲藕心等材料,一起放入大盖碗中,注入开水泡几分钟,弃去第一泡茶汤,客人饮用第二、三泡茶汤就可以了。
三炮台营养丰富,喝起来甜润可口,可解牛、羊肉吃多后的油腻。
三道茶
七,白族三道茶
去过大理的游客大概都喝过三道茶,它是白族招待贵客的饮品。
制作时主人将茶叶放入小砂罐烤香,冲入开水泡上几秒,然后把茶汤用小杯敬给客人,这杯有苦涩味的茶汤是第一道茶,称为“苦茶”。
喝完第一道苦茶后,主人重新在砂罐中放入茶叶,烤香茶叶,冲入沸水,再放入冰糖、核桃仁、冲碎的芝麻和乳扇(大理当地的特色奶制品)等,稍煮一会儿后用小杯分给客人,这是第二道茶,称为“甜茶”。
第三道茶制作的开始和前两道一样,也是先“烤茶”制作茶汤,然后放蜂蜜、生姜、花椒、桂皮粉等佐料,这一道麻辣香甜有回味的茶汤,称为“回味茶”。
三道茶滋阴润肺,清热解暑,它的滋味就像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先苦后甜,然后是满满的回味。
好了,对我国的传统调饮茶就介绍到这里,如果你旅行到这些地方,一定记得去品味一下当地极具特色的调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