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篇,首先告知一个令学茶小白们都能松一口气的事实:白茶工艺简单,香气天然、滋味清雅,因此它极具“亲和力”,不会轻易被泡坏。在实在没有信心但确实需要露一手的场合中,泡白茶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泡坏不易,想要泡好就更加难。初学的小白们往往容易陷入这样的尴尬迷思:“明明是一样的白茶,为什么每次泡都感觉茶味不同,为什么别人泡的比我泡的好喝?”
严格来说,泡茶无定法,欢喜就好。但世间一切,往往套路得人心。下面这些白茶冲泡的“套路”,将在“修行靠个人”的至高境界之前,给小白们一些“技能提升”的空间。
泡茶合乎个人心情与喜好,浓淡皆宜。茶具、投茶量、坐杯时间、注水方式缺一不可,相互呼应。
茶具
在颜控心中,颜值即一切。但选茶具和选对象不同,实用更重要。容量关乎投茶量以及坐杯时间,泡茶前必须对茶具的容量有清楚的认识。
拿白茶为例,一泡袋白茶为5g,选用150-180毫升的白瓷盖碗为佳。若冲泡7克老白茶,最好选用250-300毫升左右的紫砂壶。在茶具容量适宜的情况下,根据个人口味与茶客数量,自由掌控其他泡茶变量,将运度得宜的多。
不同材质的茶器各具特色: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但可观赏到银针“三起三落”、牡丹“翩翩起舞”,大大增加其观感。紫砂质地细密,透气性、密封性好,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保茶真髓,冲泡老茶汤感更醇厚浓郁。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以白为佳,能层层冲泡出白茶的内质,香气、滋味层次明显,茶品更耐泡。
一泡袋5克
白瓷盖碗
紫砂壶
直升玻璃杯
投茶量
一杯好茶的茶水比尽量维持在1:30。面对散装的茶,又没有专业的克秤来确定该投放多少茶叶量,此刻全凭“手感”。
需要注意的是白茶由于没有经过揉捻,干茶普遍轻且较松散,投茶量相比其他茶类需要增加:一般来说,银针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1/3,一级牡丹约占3/4;寿眉饼由于比较紧实,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坐杯时间
坐杯时间根据投放的茶叶量进行调节,茶叶放多了,坐杯时间应该短些,出汤的时候速度快些,避免茶味过浓,甚至带苦涩;茶叶少了,坐杯时间则可稍微久一些。避免茶味过淡,水薄;具体情况需根据注水方式、力道轻重以及茶叶浸润度调节。
敲黑板:一款散装白茶,刚打开包装开始喝,条索是完整的,在不断的抓取过程容易折断茶叶,从而碎茶就渐渐留在了底部。跟先前条索完整的茶相比,一样的克数,底部的碎茶冲泡会略浓些,出汤就应该快一些。
一杯好茶的冲泡需要技术,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深。注水方式、水温、水质都需注意。
注水方式
注水也是泡茶经常被忽略的小细节。它是泡茶过程中需要人为完全控制的环节之一,其注水力道、水流急缓、水线高低与粗细对一杯茶有一定的影响。注水入盖碗,要做到心静神定、手腕稳而灵活,水流粗而有力,不间断,沿着边缘6点钟方向定点入水。
水温问题
对于传统工艺制作且工艺完善的高品质白茶来说,100℃的水温最为适宜,能完美体现其香气、甜度与滋味的优势。但在不了解或不确定茶叶工艺程度的情况下,可运用更“保守”的方式进行冲泡:依照白茶的品类与新老程度,所需的水温也不尽相同。白牡丹、白毫银针因为有细嫩的芽头,水温最好控制在90℃;贡眉、寿眉则控制在95-100℃左右。而新茶冲泡的水温最好为90℃以下,老茶则可以高些。这样的水温能泡出较好的口感,也更耐泡。
一般来说,低水温泡出的茶更鲜甜,汤感更柔滑,高水温泡出的茶更香醇,香气更高扬。
泡茶水质
古代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他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好的水无疑会增加茶汤甜度、汤水的厚度。
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这样的论点放在现如今都必须加上“远离城市、无人为污染”的前提。不同地区的水质存在差距,因而泡出的茶口感也略有不同,山中流出的山泉水泡茶为最佳,日常泡茶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即可。
敲黑板:出茶汤时要把盖碗里的茶汤沥净,否则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茶汤倒入茶杯时,手拿盖碗的角度与盖碗开口的大小,都决定了出汤速度。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差别,二三秒就已然决定了这泡茶的浓度与口感,也最考验茶艺师的“功夫”。
适口为珍,才是好茶
我们不是专业茶艺师,不需要太过专业的知识和严格的手法,但可以常做一些科学有效的泡茶训练。记住以上几个要点,让你随时泡茶不丢面,快速进阶泡茶高手。
但品茶≠评茶,不需要过多的负担。作为小白的你,应该放下扭捏,放下不自信,享受当下,享受有茶的美好生活。毕竟“用何种方法喝茶在你,用何种心情泡茶由我。”合乎心意才能泡好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