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叶上有虫眼的,就是荒野白茶?
再来说到,荒野白茶的分辨和挑选问题。
市面上,有一种说法是,芽叶上有虫眼的,就是荒野白茶。
其实呢,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严谨和科学。
有虫眼,能够证明的是,白茶的生长环境里,生态自然条件好。
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
并不能直接佐证,有虫眼的就一定是荒野茶。
毕竟,在不少原生态环境好的高山茶园里,台地茶和抛荒茶,同样会有虫眼。
认真说起来,分辨荒野白茶的确切办法,是看外观上有没有马蹄结。
马蹄结,就是茶青原料采下来时是,根部有一个,像马的蹄子一样的结。
但是呢,辨别真正的荒野茶,看外观只是一个方面。
更准确的办法,还得是通过喝。
看看茶汤里,有没有毫香,有没有野劲,有没有风骨。
往往,对比起普通银针,荒野银针的毫香,要来得更野一些,像是野蘑菇那般的气息。
分辨荒野茶,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综合去辨别,方才是最妥帖的方式。
反观之,如果仅用有无虫眼来判断,出错的风险,实在太高!
二、万年不变的老梗,市面上可以轻易买到上世纪的老白茶?
做旧老白茶,往往是白茶圈谣传里的重灾区。
各式花样的做旧做假老白茶,每年都会层不不穷。
认真想起来,今年听到过的,关于做旧茶最夸张的说法,是上世纪的老白茶,年份是1980年。
从年份来看,完全是老爷爷辈的白茶!
然而,不出意料的是,在看到图片,一睹真容时,是一饼外观黑乎乎的老寿眉。
一眼看过去,完全就是被做旧出来的嘛!
并且,更让人瞠目的是,在那饼上世纪的“老白茶”外包装上,仅仅是套了层塑料薄膜。
没有包上专门的白棉纸,外包装上一点儿也不密封和避光。
换作真正的老白茶饼放在里边,往往过不了多久,就要受潮变质了吧!
看来,关于茶农家里,无意翻出二十年陈、三十年陈的老白茶的故事。
这样的天方夜谭,不信也罢。
毕竟,货真价实的,品质好一些的,年份在五、六年以上的老白茶,就已经特别稀罕了。
而这样三无的,外观怪异的,年份夸张的做旧老白茶,还是尽早远离为妙!
三、白茶里,竟然有分青叶寿眉,红叶寿眉?
再聊回白茶寿眉的划分。
从采摘季节上看,白茶寿眉分为春寿眉、老寿眉。
从国标等级来看,又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从采摘节气来看,还能分为谷雨寿眉、立秋寿眉、白露寿眉、寒露寿眉。
……
这些多种的划分标准里,唯独没有的,就是青叶寿眉和红叶寿眉的讲究。
特别是红叶寿眉,能够让人联想到,香山红叶红漫山的画面。
但是,从白茶寿眉的正常工艺来看。
得到及时摊晾,薄摊薄晾,温和的进行日光萎凋,并且文火慢烘出来的寿眉,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梗叶内部原有的养分物质。
从叶片颜色上来看,能够让白茶最大程度的接近天然本色。
白茶里,春寿眉以绿为主基调。
而立秋、白露时间采下来的寿眉,在迷彩色系的基础上,仍旧以绿色居多。
到了寒露时节,秋深了,气温冷了,叶片内的叶绿色,保留更多。
那批寒露时节采下来的,数量比较少,比较珍贵的寒露寿眉,叶片颜色仍旧以绿为主。
所以,红叶寿眉,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这样的说法,无非是为了给品质不好的,工艺不佳的劣质寿眉,充当背书!
白茶里有头采米针,所以也会有头采牡丹王,头采春寿眉?
最后,来聊关于白茶里边,头采的话题。
对于不少朋友来说,“头采”的说法,属于一条冷知识。
其实呢,头采的概念,并不复杂。
头采,就是头一波、头一批的概念。
往往,一年度内,最早采下来的那批茶,就属于头采。
具体到白茶里边,头采往往指的是头采米针。
头采米针,作为茶树休养生息,沉寂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生长大爆发。
内部积累了异常丰富的养分物质。
采摘期极短,产量奇缺的头采米针,属于白茶里边,王者中的王者。
因养分高,而备受瞩目。
白茶江湖内,往往只有白毫银针,才能算是头采。
而采过的银针之后,再接着采下来的白牡丹,寿眉,则没有头采的说法。
所以,市面上的,关于头采牡丹王,头采寿眉的概念,完全是滥用概念。
从专业度来看,这是一点儿也不懂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