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太会生活了,就连喝茶都能玩出花样—点茶, 而点茶催生黑釉茶碗在两宋的崛起。
建盏成为宋朝第一茶器,达到黑釉瓷技艺的巅峰,一只好的建盏,凝聚了时间,温度,匠心,技艺,这些是独一无二,天人合一的。
对很多人来说,怎么辨别建盏的优劣是一大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鉴赏建盏!
一、建盏的四大器型
建盏的器型主要分为束口、敛口、敞口和撇口这四种。
1、束口盏
束口盏的特征是盏沿有束口线,也就是口沿以下约1厘米处,会向内束成一圈浅凹槽。其腹部曲线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造型似漏斗。
其他窑口所仿的束口盏,腹部曲线有很大不同。
设计凹槽的目的是方便斗茶时可以把握茶汤的分量,避免茶汤溢出去,因此束口盏的凹槽又被称为“注水线”。
2、敛口盏
敛口盏的特点是口沿微微地向内收敛,圈足比较矮,造型圆润丰满,有点像小碗。
敛口盏跟束口盏器型有些类似,但是敛口盏下沿没有凹槽,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3、撇口盏
撇口盏的特点是口沿向外撇,好像一朵花,花瓣向外舒展,盏型非常漂亮。
因为撇口盏的曲线弧度比较缓和,没有很陡峭的部分,所以挂釉和晶体析出非常均匀。撇口盏在宋代主要的作用是分茶,有母盏和分盏两种。
母盏即调膏冲注的大碗,尺寸大小超过15厘米,甚至超过28cm;分盏是用来饮茶的小盏,一般小盏口径大约11cm。
4、敞口盏
敞口盏的特点是口沿向外撇,有尖尖的圆唇,腹壁处呈现出斜直状或者是微微地有一些弧度,圈足比较浅。
敞口盏的形状像漏斗,因此也被人称为是斗笠盏。
对建盏新手而言,可能很难分别敞口盏和撇口盏,它们的相同之初在于盏口向外撇,不同的地方是敞口盏的腹部较短,且没有弧度为直线,或者弧度非常小。
二、 建盏的形态
建盏屹立于黑釉瓷巅峰的主要原因是神秘莫测的釉色,其主流名贵釉色分为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
1、兔毫盏
主要观察其兔毫是否条达有力且清晰,美丽的兔毫盏毫纹流畅、边界清晰、纹理挺拔有力,毫纹分布均匀,玻化程度达到指标,兔毫色泽以银、蓝、彩为上品。
兔毫盏的析晶斑纹形态为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
好的兔毫盏斑纹的底色应该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而不是那种“死黑”色。
兔毫斑纹要尽量长一些,分布不稀不紧且具有三维立体效果,尤其是兔毫能够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宋代建窑银兔毫盏
2、油滴盏
主要观察斑点,其斑点卵状为佳,且应分布有一定面积,斑点富有金属感、镜面感和立体感,斑点边缘清晰,如沸腾的油滴浮出一般。
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且有些是独立的斑点,而不是斑点模糊一片的。油滴盏较兔毫盏,其烧成条件更为苛刻,窑温的掌握就成一个难题。
偏低的窑温,导致结晶斑纹形成不了圆形,而窑温偏高,斑点容易流成条状,就不是油滴了。
油滴盏的形成比兔毫条件更为苛刻,稍有不注意,油滴斑点很容易形成条形,成为瑕疵品。
3、曜变
曜变斑纹的形成,如烟花易逝,极难捕捉,气氛变化之微妙,在毫厘之间,三只国宝曜变盏,都是内壁花纹丰富多彩,外壁低调隐晦,说明曜变斑纹的形成所需的气氛之严苛。
▲藤田美术馆藏曜变盏
即使在同一只盏,内外壁就已经差距如此之大。这或许也是宋代建盏使用匣钵装烧导致,现代仿烧不使用匣钵,可以尝试外壁也烧出花纹。
仔细比对存世的曜变神品、油滴、兔毫珍品,都有边界清晰、结晶明显、形态过渡自然的特点。
总的来说,兔毫以长、直为佳,粗细皆可;油滴以圆润为佳,大小皆可,大油滴斑一般只有16cm以上大口径的器型才能烧出,器型越小,烧制大斑越难,束口的难度也比撇口敞口高;曜变仅仅是能烧出就已经是万幸了。
三、建盏的胎质
众所周知,建盏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胎体就是“铁胎”。
胎体厚重,胎底粗糙,才有透气又保温作用,颜色一般为暗黑色或灰黑色,叩之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胎土只能取自福建省建阳水吉一带,这也是全世界喜欢研制建盏的陶艺家都要使用建阳水吉的胎土的原因。
四、建盏的色彩
建盏是铁呈色的自然分相-析晶釉黑瓷,最终烧制出的斑纹可能出现金、银、蓝、褐甚至彩色。
关于建盏的色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觉得银蓝色、银色素净雅致,也有人认为纯粹的褐色朴实大气。
从建盏的收藏价值来看,需要从烧制难度导致的稀有度而定,烧制难度大体分为:彩色>金色>银色/银蓝色>褐色。
这些色彩种,彩色和金色最为稀有,气氛波动最强烈,非常难控制,烧制难度最高。
业界一般认为,纯还原气氛下,可形成银色斑纹;彩色、金色等,气氛要纯粹,原料要高质量,而且需要剧烈的波动;而褐色则是先还原后氧化。
▲三只传世曜变与一只曜变残品
越出彩、变化越丰富的釉色,烧制难度越高,从古到今都极难烧制成功,同时须结合其他几个维度综合判断艺术表现力和烧成难度。
▲藏于日本美秀美术馆的南宋建窑油滴盏,日本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建盏的器型、斑纹,色彩三个维度结合,可以大致判断建盏的优劣。其中色彩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能烧出彩色,哪怕其他有些瑕疵,都是上上之品。
大家好,欢迎全网关注【八叔爱玩茶】,100万茶友都在这里,品香识茶,了解更多茶和茶器的知识!
申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