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的由来
英德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根据历史记录:英国和德国的茶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中国第一本茶论专着,是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八之出》,其中载有:“岭南人出生于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茶叶种植地。根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的程启坤、庄雪岚的研究,英德的茶叶生产始于唐代,是韶州三个茶叶生产县(英德,曲江和仁化)之一。可见英德茶源远流长。
英德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于1956年建立了大规模的红茶商品基地。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正式开始由国家买卖,并远销国外。
我们现在品的红茶基本上都是条索形的,那时候生产的红茶其实大都是红碎茶,英德生产了我国大叶种红碎茶第二套标准样。而且那时候的红茶老百姓不是随意都能喝得到,基本上都是供出口的。英德红茶以其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香甜润,香气浓郁纯正等优异的品质,享誉中外,评价甚高。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原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等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成立了“中南茶叶研究所”,兴办了“广东茶叶技术学校”,设立了“广东省英德茶场”。60年代初,设置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业职能部门--英德市(县)茶叶局。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茶叶局作为业务技术部门,为英德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商品生产出口基地做了许多扎实而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外汇创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英德拥有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是1959年由广东省农业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创办的“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经当时中南局书记陶铸的提议和批准,于1965年3月改建为“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至1973年10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该所划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更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该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茶叶科学研究,并长期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库,收集了最多的茶树种质资源,并在体内储存了1,213种茶树资源。他拥有50多项专利和10项专利,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广东省乃至全国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英德红茶的产地
英德红茶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是在广东省英德市生产的。它的形状结实而坚实,它的颜色是深色和潮湿的,它的甜味是芬芳而持久的,它的汤色是红色和明亮的,它的味道是新鲜和圆润的,它的叶子是红色的它是柔软,均匀而明亮的 ; 它是一种健康而优质的茶,具有单一系统的颜色,香气和味道。在1990年代初期,他研发出质量卓越的“金茶”产品,成为最好的红茶,并被誉为“东方金美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英德红茶地理位置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江中游,地理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北纬23°50′至24°33′之间。英德市地处五岭山脉南缘,为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北毗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县;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及西南与佛冈、清新交界;西北与阳山接壤。全市东西宽约118千米,南北长约112千米,总面积5671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全市地貌划分为中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区(海拔500-1000米),丘陵区(海拔500米左右)和台地、平原等四个类型,种茶多在丘陵区和台地类型之中。
英德红茶气候和土壤条件
英德市的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是南亚热带向中热带过渡的区域。天气温暖和多雨,没有严寒也没有高温。年平均气温为20.7℃。 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气温为10.7°C,年平均降雨量为1876.8毫米,平均降雨量为162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9%,整个无霜期为316.7天。土壤条件优越,丘陵和丘陵之间的缓坡和平台是红色壤土和黄色壤土,土壤起源浓密,土壤肥沃,自然肥沃。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都在培养基之上,而土壤大多数是酸性的。PH值在4-5.5之间,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它的茶坡度应在2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