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哥有话说:
一是关于茶叶。此次出自战国早期的茶叶实物遗存,对于世界茶叶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大学术价值。许多西方学者曾质疑茶叶的起源和中国汉代饮用茶叶的情况,并对有关周朝和秦汉时期的历史记载持非信史态度。
在西汉景帝阳陵的茶叶实物遗存出土之后,他们承认了距今2150年以前的中国,在汉代已经开始饮茶和汉代皇室已经开始饮茶的历史事实。而这次战国早期的茶叶实物遗存,更是以实证确认了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中国人已经开始饮茶。
二是关于饮茶方式。在瓷碗中单独存放的煮(泡)过的茶叶残渣,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在更早时期就已经正式饮用茶汤,而且使用的是准清茶的饮用方法(即单独煮饮茶叶,而不是作为食材混杂食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饮用方式会促进制茶工艺、饮茶器具制造及茶叶产业链等一系列事物发生改变。
根据时间推测,老子、孔子、庄子等著名人物可能都饮用过茶汤。当然,越靠近当时的茶叶产区,这种可能性就越大。可惜文字记载佚失,中华文化断层太严重了。
三是关于饮茶器具。此次出土的战国早期茶叶残渣,是装在陶瓷碗里的。而根据初步考究,盛放茶叶残渣的瓷碗来自于越国。这些原始陶瓷碗,毫无疑问是著名越窑青瓷的老祖宗了。而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些战国早期陶瓷碗是为了饮用茶汤的,那么就算不是专门生产于饮茶的茶器,那也是特别使用于饮茶的茶器了。
西方学者曾质疑公元前59年西汉文学家王褒与杨惠签署《僮约》里所记载的“烹荼尽具、武都买荼”并非信史,质疑西汉时期饮茶和使用饮茶器具的说法。而此次战国早期装在陶瓷碗里的茶叶残渣,对于西方学者则是当头棒喝了!毫无疑问,战国早期的中国人已经饮用茶汤和使用饮茶器具了。
四是关于地区。据考究,该茶叶来自于越国,即吴越地区。众所周知,中国许多茶产区的茶树来源,是在汉代从中国西南地区传播过去的。但是,来自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古茶树树根实物遗存,就明确证明了江南地区的茶树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并开始使用或饮用茶叶。至于何时从中国西南传播到江南,则有待考究了。
世界最早的茶叶遗存
——距今2400多年前的战国早期茶叶实物遗存
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表《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作者:路国权、蒋建荣、王青、魏书亚,《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正式公布山东济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叶遗存。邾国故城的这一发现将古代茶叶实物证据追溯到战国早期偏早阶段(公元前453-前410年),将世界茶叶实物遗存证据提前了至少300年,而此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茶叶实物出土于西汉景帝阳陵。
在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发现的茶叶样品出土情况。山东大学供图
2018年8月至12月间,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领衔的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西岗墓地一号墓进行考古发掘。在勘查一个呈倒扣状态的瓷碗时,考古队员发现碗内的填充土,存在露出茎叶状植物残留的炭化残留物。考古队员随即将碗体和填充土恢复原状并整体打包提取,并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对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
研究团队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分别对泡前茶叶、泡后茶渣和西岗M1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确认其性质。在红外光谱图中,三个样品的光谱图整体轮廓近乎相同,吸收峰峰形十分相似,主要吸收峰峰位相近,考古样品很有可能为古代茶叶。
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陶瓷器,
红圈者为装有茶叶的瓷碗。
在TIC色谱图中,色谱峰1-8同时存在于三类样品中,其中峰5(10.5min)为咖啡因。由于咖啡因易溶于水,茶叶经多次浸泡后大部分咖啡因浸出,因此泡后茶渣中咖啡因的含量明显低于泡前茶叶,这进一步证明西岗M1样品为古人煮(泡)后的茶渣。
气相色谱质谱图的数据显示,泡前茶叶中的茶氨酸经MTBSTFA衍生产生2个衍生峰,分别为T1、T2,而泡后茶渣只在与峰T1相同保留时间(21.13min)处产生一个很小的衍生峰,西岗M1样品未检测到茶氨酸衍生峰。茶氨酸极易溶于水,茶汤中浸出率达到80%以上,且其含量随发酵程度会不断减少,因此泡后茶渣以及西岗M1样品中茶氨酸含量很少甚至没有。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确认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古人煮(泡)后留下的茶渣。
你不觉得这些战国茶碗很酷吗?!
——摘自《人类茶简史》,逍遥哥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专用学术邮箱:9250632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