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几年“煮茶”的概念似乎愈发频繁的出现在了茶圈里,除了一些老白茶的煮饮场景之外,连隔壁的岩茶教室偶尔都会把老丛水仙的叶底和一些陈茶拿来煮一煮。
有人将这种流行,视作一场早唐时期的文化复兴,但也有人对这一方式,相当嗤之以鼻,甚至表示:煮茶,只是劣质白茶的遮羞布。
这句话的对错,我们先不予评定,毕竟褪去形式主义,“煮茶”之所以能够成为潮流,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
但争议在,话题就在,刚好吃饱了很闲,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一说法。
-
煮茶奥义之 —— 适配性
打个比方,冲泡和煮饮,就像是饭馆儿和火锅店的差别,前者你可以从菜品上直观地感受到它的食材和厨师的功力,后者一锅乱炖,风味儿趋于统一,吃的多是个痛快和便捷。
如果你想得到的是茶汤的清晰度,以及一泡茶的层次变化,那就别指望煮饮,毕竟带着品鉴的目的进火锅店,多少有点耍流氓的意思。
但这不代表,你就不看食材。
据科代表观察来看,就煮茶这件事儿吧,它其实也十分考验茶的,既要耐得住高温浸出,不垮掉,甚至还要做到好喝,没有一个扛煮的适配性,还真不行。
咱们先看白茶里的煮茶大军:老寿眉 ,采摘等级基本上都是以粗老叶为主,且有一定的含梗量,换句话说,就是它的皮很厚,对比银针或者牡丹这样的嫩梢来说,它冲泡时,水浸出率相对较低。
且就滋味层面而言,寿眉它鲜不过银针,细不过牡丹,花香里大多还自带着粗气,虽然随着年份的陈化,它会延生出温厚的木质,草药,熟果的香气,但在冲泡阶段,都很难将它里头一些果胶类物质与芳香分子给完全浸润出来,去综合呈现一种 “浓郁醇和” 的质感。
此刻的 “煮茶” 就像是一个浓彩风格化的滤镜,如果不加这一后期,一是茶叶底子的参差跃然于口,二是多少有些把毛肚拿去做清蒸,不够得劲儿的意思。
通过煮的方式,在高温长时间的萃取下,老寿眉里丰富的果胶,多糖,木质,枣药香等物质通通被榨出,浓厚的香气以及醇滑的口感弥补了它香气层次,或者风土上的不足,综合效果也就相应地变好。
这就回到前言里,“煮茶,只是劣质白茶的遮羞布。” 的论点。
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的是,煮茶确实能够调和底子不好的老白茶的味道。可说到底,煮茶它只是一种呈现茶叶风味的手法,它和劣质茶本身不存在因果上的逻辑关系,只能说不排除有煮得浓的来掩盖劣茶的可能性,但不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这有点像岩茶圈儿里,底子不好的茶需要用高火掩盖的现象,但要强调的是:高火可以掩盖缺点,不代表高火的岩茶就是不好的茶。同样的,煮茶可以调和缺点,但不代表煮的白茶都是不好的茶。
-
煮茶奥义之—— 风味性
单纯从煮茶场景来看,白茶煮得多是老寿眉,或者有一定年份的牡丹和银针,而武夷岩茶更是基本上就限定在老丛水仙和老茶,这些品类都逃不过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老”。
作为一个把汤汤水水视为生命之源的胡建人,想一想日常汤食里,老鸭炖红菇,老母鸡炖汤… 也都逃不过一个“老” 字,从化学成分上分析,这是因为,由于生长周期的增长使其呈味核苷酸增加,可以与其他鲜味物质,碰撞出更浓厚的风味质感。
茶叶也是一样,陈放带来最大的效用就是物质的转化。
白茶的工艺不炒不揉,保留了大量的鲜叶物质,新茶含有大量可以给口腔带来刺激感的的茶多酚与咖啡碱,且等级越高,含量越丰富,即便是粗老叶采摘的寿眉,由于发酵程度低,在新茶的状态,都不建议拿来煮。
与普洱的后发酵不同,白茶属于非酶性氧化,即便没有氧气的参与,在时光沉淀下,多酚类化合物依旧会结构转变,形成,增加黄酮类物质,以及茶红素,茶褐素等暗色色素,茶汤滋味更加醇和厚滑,香气风格上也会更加温暖。
但无论年份够不够,从表现茶汤的清晰度,以及一泡茶的层次变化来说,冲泡肯定才是第一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好茶,是舍不得拿来煮的。
岩茶里最典型的场景就是一泡泡了十几水的老丛水仙,接着才拿大壶煮。白茶里,老银针和牡丹也是一样,再加上嫩梢水浸出率高,直接熬煮的风味儿不一定有想象中好,大多也都是泡完了再煮,去榨干它的滋味感。
当然,如果一个下午就只给你喝这一泡,那可能只是纯抠了。
从营销的层面来说,煮茶这一概念,几近完美的解决了当代人既懒且馋的痛点,另一方面,它又巧妙地给老白茶的增添了更多的饮用场景。
光从能和陈皮,菊花,红枣等东西搭配上来说,它其实已经跨出了茶叶品饮的范畴,强调的是保健价值。先甭管好不好喝,对于朋克养生党来说,可能这样的饮品带在身边,都是安心的(对,是我)。
*煮好老白茶,灌进保温杯
至于煮白茶,是不是劣质白茶的遮羞布,好茶应不应该煮,看完这一篇,我想你内心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最后,这里有一些煮得更好喝的Tips 提供给想要躺平等暖茶喝的你:
如果没有拍摄需求,煮茶器皿可以选择陶壶或者银壶,玻璃器煮白茶容易氧化,茶汤颜色会更深,易出酸;
干茶冷水入壶煮,叶底热水入壶煮;
文火比急火好喝,慢炖让茶叶物质循序释出,充分溶于水,煮在水里的融合度会更高;
多次煮时,每次预留三分之一到二分一的水供下一壶煮,滋味会更饱满;
适当的茶水比,白茶建议 1:150左右,岩茶1:200左右
最最重要的一点!及时的茶!水!分!离!
今日互动:
生活里,你的煮茶场景是什么?
欢迎留言区里分享,让Z老师长长见识~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白茶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