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普洱熟茶才算好茶?(普洱熟茶长什么样)

作者:阿斌 时间:2022-12-18 阅读:237

一、熟茶表面有白霜有两个可能:一是原本自带,二是后期仓储过程中因为温湿度、通风度等因素产生的。


若是原本自带,有两个可能,一是渥堆过程中黑曲霉的菌丝没有完全褪净,二是茶叶表面的角质层剥落。


至于老茶头这种垃圾,菌丝褪不净的可能性比较大。


关于老茶头,参见:


真的是单大宝:老茶头既然说是熟茶的下脚料,没有发酵完全,那为什么老茶头比一般的熟茶耐泡?


真的是单大宝:最近找老茶头的特别多。什么是老茶头?为什么要叫老茶头呢?怎么分辨?


至于原版问题的“老茶头的白霜到底是发霉还是白霜”……只能说,大概可能是白霜吧~~


马究竟是白马还是马?(╯□╰)o


二、不结合仓储,所谓单纯的“年份喝出的感觉”是没有意义的。在广州放五年与在北京放五年,如何相比?


在讨论普洱茶的问题时,原料、工艺、仓储这三大要素,(在没有先厘定其它要素前)单独将一个要素孤立的拿来判断茶品,都是无意义的。


至于原版问题的“不同茶味喝出年份会显然有差异”……只能说,实在是不成话o(╯□╰)o


三、“洗米水喷洒烘干作为一个陈味”……米多贵啊,要造假不用这么费劲,无论是老广,湖南还是昆明,每个派系的造假技术都有细节差别,可真心不用出动洗米水。


四、具体讨论何谓好熟茶,首先应该排除掉属于“好茶”这一大框架的共性,比如净、醇、清等等,有意义的讨论应该局限于好“熟茶”的这一范畴之内。


应该回归熟茶工艺创制的目的,即“仿制老生茶”。熟茶渥堆通过工艺手段,使得茶品完成了生茶需要数十年时间(而且还是传统香港仓储)方能完成的转化历程。但毕竟两者的路径有所不同,产生的茶品品质自然有所差异。


1、熟茶的制作工艺必然会产生堆味,而堆味对绝多数人而言切实属于负面观感,因此优质熟茶的堆味必须是轻的——前提是方法正确。


①原料仓储散堆。早期国营厂时代,熟毛茶渥堆完成后并不会马上制作紧压茶,而是经过长期仓储(以年为单位),堆味多数散去后再行拼配与紧压。


②成品茶散堆。熟茶紧压前需要经过潮水工序,毛茶中的微生物会因此部分活化,导致堆味增加,因此在茶品紧压后,正经的厂家会将成品仓储过一段时间后再行上市。


③工艺改进。如上文所言,熟茶工艺一直在演进。现在出现的小堆发酵工艺,天然堆味就较大堆发酵来得轻,相信日后的工艺改良会进一步改进熟茶的品质。


而不正确的方法在以前的问答中亦有提及,即在压制前,通过高温蒸汽处理毛茶(不同于压饼前的蒸茶),降低茶品的堆杂味。但如此处理,会令茶品茶质大幅受损,茶品仓储转化预期黯淡甚至归零。


2、有陈化预期——而非是“醇化”预期。


熟茶工艺创制是为了仿制老生茶,但并非在渥堆完成后即刻达到品质巅峰,而是应该如老生茶一样有继续“走下去”的可能。而且熟茶的快速渥堆毕竟不同于长期的仓储,时光的功力并不是能够被快速工艺全部替代。“快速渥堆+长期仓储”的组合,更能够缔造优质茶品。


如此在熟茶渥堆阶段就不能将茶品的转化预期全部消耗殆尽,也就是说,茶品的发酵度不宜过高——这一点从茶品的叶底上可以简单的得知。


高发酵度熟茶,后期仓储存放时茶叶内基本已无可供转化的物质,仅只能褪去茶品堆杂味,净化口感,也即所谓“醇化”。


3、虽说优质茶品的“厚度”在同种茶类中必然是优胜的,但熟茶的厚度确实在诸茶类中有独到之处,因此在此一提。


熟茶经过渥堆,茶叶中一些原本不会构成茶汤中析出物的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变得可以析出(析出不仅仅是“溶解”)。


优质熟茶的厚度不仅仅表现在所谓的“耐泡”(关于耐泡,在 中有所提及),也表现在每道茶汤的味觉浓强度、口感穿透力乃至体感强度。而影响茶品厚度的,是原料(渥堆的生毛茶)品质与渥堆工艺的协同结果。原料自不必说,优质原料被垃圾渥堆工艺摧残到第一道就掉水的实例倒是所在多有。


4、优良体感。生毛茶经过渥堆,口感上的苦涩度与刺激性下降,茶品的寒凉也大幅消减,茶品性质转为温热。品饮优质熟茶,除了口腔与喉部的良好感受,其在体感方面亦应有正向表现。


当然对于很多人而言,体感与茶叶的其它许多都可归于“玄学”一脉,所以会有诸如“喝热水照样会出汗”之类的说法。对此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同时品饮熟茶茶汤与同温度的热水,感受口腔与喉部之外身体的感受。


以上,再加上所有好茶都应具有的各种巴拉巴拉属性,凑合凑合也就是好熟茶了。


再说一说与本话题有关的其它细节:


一、“绝大多数的普洱熟茶都不是好茶”是相当荒谬的。熟茶工艺创制伊始,制作熟茶的原料是生态茶而非台地茶——因为当时还没有台地茶。台地茶在普洱茶制作时使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方才开始,早期代表茶品是88青。


后来确实有相当一段时间,制作熟茶的主流原料是雨水茶。但普洱茶整体价值在大陆的再次被认识改变了包含生熟茶在内的整个普洱茶(自本世纪初普洱茶大陆消费市场兴起后)。起码有实据可考的使用部分古树茶原料发酵的熟茶,最早可追朔到2002~2003年(注:使用部分古树茶原料,系指其与99易昌、绿大树类似,使用的使大小树混采原料)。


在经历过2007大崩盘,整体行情逐渐复苏后,普洱熟茶渥堆使用的原料来源愈发丰富,台地茶、生态茶、古树茶,雨水茶、秋茶、春尾茶、正春茶,甚至根本不适合制作发酵茶的头春料o(╯□╰)o。对于业者而言,只要最终的成交价是有利可图的,没有什么原料是不能使用的(当然,也包含着很多仅仅是“标称”古树熟茶的“古树熟茶”)。


二、“且多数普洱熟茶的车间工艺上也没那么干净清洁。而且放眼可见的普洱熟茶的各种堆味仓味甚至霉味儿”


这既是旧时普洱熟茶制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也是对现代工艺改进的视而不见,更包含了闽系茶商的造谣之功。


云南整个制茶行业在工艺的精细度、卫生环境等方面确实与华东、华东南茶区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确实不能忽视。但最近十到十五年间无论是业者还是当地的相关监管机关对于普洱茶生产的卫生问题着实下了功夫的。就当下的情况而言,主流的大厂和多数中等规模的茶厂(有渥堆熟茶业务的),其渥堆车间的卫生程度还是合乎相关法律法规的。


许多厂商的熟茶,问题在于原料垃圾、原料虚标、渥堆工艺掉漆等等,卫生方面还真没大问题。黑也得符合基本法o(╯□╰)o


渥堆车间的味道,就是渥堆产生的堆味。既然渥堆的主力菌种是黑曲“霉”,那么说是“霉味”也自无不可——当然,许多使用霉菌发酵制作的食品(不一一列举)的风味是否也用“霉味”来形容,就要见仁见智了。不过无论如何,在渥堆车间是不可能出现“仓味”这种味道的。产生仓味的主要原因不是温湿度,而是低通风度——多数渥堆车间的环境的通风度(车间体积与渥堆毛茶堆的体积比)还是OK的。产生仓味的主力菌种是白地霉而并非黑曲霉。所以,渥堆车间能否闻到“仓味”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被归于玄学之属的“什么霉斑什么金花什么虫屎”,也与熟茶渥堆工艺没半毛钱关系。


熟茶渥堆,产生的不是霉斑,而是菌丝,渥堆过程中菌丝密度极高,除了渥堆初期,不可能在堆中看到斑状菌丝。若要产生菌斑,往往是成品紧压茶在仓储过程中产生,仓储的锅,不应该由初制工艺来背。


金花同样不可能在渥堆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熟茶渥堆的微观环境并非适合冠突散囊菌,而是适合黑曲霉。在不适合的环境下凭空产生金花,确实需要玄学之力的莫大加持o(╯□╰)o


至于虫屎,更是与渥堆工艺无关。任何人都可以不喜虫屎茶,但不能否认其却有自己的独特工艺。熟茶渥堆根本与虫屎茶的制作工艺无关。在卫生环境不合格的渥堆车间中,发现“虫尸茶”倒是有可能~~


三、普洱熟茶的工艺,可能是现在国内各大茶类中创制时间最近,工艺发展也最快的。从早期的大堆发酵,到人工植菌快速渥堆,到离地发酵、小体量发酵等等,市场的火热带动了工艺的快速发展。


熟茶工艺确有短板,但绝谈不上“硬伤”。对于短板的弥补,现在的主要通过工艺改良,以前则多是通过原料与紧压茶的仓储。


四、关于茶汤的“透亮”。茶汤透亮,从观感上确实是正向感受。但当“透”与“亮”被强制捆绑时,就意味着专业缺失。


透,说明茶汤中的杂物碎末少,其来源,包括因揉捻而剥落的细胞角质层、茶毫、茶叶短碎产生的碎末、焦片、外源杂物等等。这些物质有的大到肉眼可见,有的小到需通过丁达尔效应观察。


亮,说明茶汤的折光度高,能够导致这种现象的是溶解于水中可以提高水折光度的茶叶析出物。


熟茶渥堆的原料生毛茶,因工艺需求往往需要更高的揉捻度(相对于以紧压生茶为标的的生毛茶),加上渥堆过程由微生物作用产生的物质剥落,因此新出堆的熟茶其茶汤必然是浑浊而不透的。而后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茶汤的透明度会逐渐增加。以仓储论,在相对干燥地区仓储的熟茶,其茶汤转透的速度会优于在潮湿地区仓储的茶品。


现在有相当数量的无良业者,透过茶品紧压阶段的手段,让茶汤快速变透。具体方法是上文提及的高温蒸汽处理熟毛茶,加上紧压成品的高温干燥。如此一来,新茶茶汤就会变透,但是“亮”就会消失,而且茶品燥气上升,转化预期荡然无存。猜测是这种处理方法破坏了原本改变茶汤折光度物质的光学特性。


若要追求透亮的茶汤,对于熟茶而言,时间是最好的工具。


五、决定熟茶使用何等原料的,并非时闭门造车者的臆断,够资格话事的,只能是市场与供需。


有了对更高品质熟茶的市场需求,制作者将本求利有得赚,自然不会吝惜使用优质原料。


当然,例如“玩家用数吨老班章古树茶发酵熟茶”之类由软文平台打造的新时代话本,则是漏洞满满的大笑话了。


六、所谓“宫廷”、“金针白莲”。


以上两个概念,非但不是普洱茶的荣光,反而是两场笑话。


所谓宫廷普洱,非但与真正的“宫廷”没半毛钱关系,反而是诞生于上世纪末的相对新名词。


九十年代中期,因为某位“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的贡献,国营勐海厂几近倒闭,大师因此“荣退”,后来在国营厂彻底玩完之前,又流转了数位厂长。其中一任的茶业相关经历为零,上台后没有别的脓水,只能在包装和商品名上想辙。比如同样的青饼搭配十多款不同的包装纸,试探市场反应;比如将熟散茶中的最高嫩度命名为“宫廷普洱”等等。当时其走运赶上了普洱茶台湾市场的兴起,大把订单上门。再往后,因为将场内的社会主义毛料五鬼搬运到了它个人的私营茶厂,也被组织上给清了。


若是在那个时代已然记事的,应该会记得当时国内众行业市场营销手段的粗糙。再不然,1995年赵丽蓉先生的《如此包装》总该记得吧o(╯□╰)o所谓“宫廷普洱”的茶汤,未必会有那“萝卜开会”来得有营养。


宫廷普洱,在熟毛茶的各级数中,向来是滞销最为严重的。许多商家为了解决库存,找到了小青柑这只桥。关于小青柑已然说过很多,万幸现在在生产端已经开始崩盘了,估计传递到消费终端尚需要些时间,烈度也会被市场稀释。看着豆腐渣楼满满烂掉,也是个乐子。


所谓“金针白莲”,则是由民营大益生造的概念。真正的历史源头,是当年销港的熟散茶,经过传统港仓仓储后产生的一批特殊品,被称为“白针金莲”(注意字的顺序)。因为等级产生类似莲香,因为传统港仓仓储,茶品表面带白霜,因此有“白针”之称。到了民营时代,需要产品的营销切入点,茶品未经港仓仓储没有白霜,自然称不得白针,只能玩玩文字游戏,生造出“金针白莲”来。与之类似的,还有在国营时代被摒弃,在民营时代被抬出坟地的老茶头。


结合本题的许多答案与多年来的经历,发现知见障真的是人之共性(我亦然)。


仅以老生茶为例,真品老生茶(姑且定义为2000年之前生产)是数量不断消减中的不可再生资源,而假老茶的数量往往是真品的千倍万倍(而且这个倍数因为分子分母的同时变化还在不断扩大中)。因此相当多喝过假货的茶客,将真品老茶作为标靶,倾泻它们因喝假茶而积累的无明怒火。喝过真货的茶客比例有多高?基本上与真老茶和所有标称老茶的比例一致。


所谓“熟茶无好茶”、“熟茶无好原料”也是如此。对于“没有”、“不会”之类的逻辑判断,只需要一个反例便可证伪。对于“很少”、“比例低”之类的判断,则需要足够大的数据量与足够广的数据来源。眼皮、眼光与眼力都是好东西,自然也是稀缺资源。


上一篇:滇红茶保质期一般多长时间,保质期最长36个月(分为三种储存方式)

下一篇:野菊花对便秘有没有帮助(医生:小心越喝越伤身)

猜你喜欢

苦茶?香茶?(苦茶香茶)

苦茶?香茶?(苦茶香茶)

2022-07-01 440
鼎白上新|此刻良辰,共飨盛筵

鼎白上新|此刻良辰,共飨盛筵

2022-08-17 283
单丛茶宋种香型(单丛茶宋种是什么香型)

单丛茶宋种香型(单丛茶宋种是什么香型)

2022-09-30 929
茶知识_六安瓜片也有传说故事!

茶知识_六安瓜片也有传说故事!

2022-12-24 477
愿岁月静好,舀一瓢时光煮清茶

愿岁月静好,舀一瓢时光煮清茶

2022-07-17 281
冰岛南迫古树茶的口感特点与名气及影响力

冰岛南迫古树茶的口感特点与名气及影响力

2022-08-29 423
高桥银峰有哪些品类?各自有哪些特点?

高桥银峰有哪些品类?各自有哪些特点?

2023-02-21 771
「有声品读藏茶」藏茶与雅女浑然天成

「有声品读藏茶」藏茶与雅女浑然天成

2022-07-26 579
古树六堡茶越泡越甜的原因?

古树六堡茶越泡越甜的原因?

2022-11-14 790
一杯清茶了烦扰

一杯清茶了烦扰

2022-08-03 921

普洱茶正品商城

买普洱茶·上茶窝网!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优惠多多

马上去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