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溪流,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其中尤以大红袍最负盛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武夷山景区平均海拔六百多米,最高的三仰峰729米,属于中海拔地区。而一般来说,中国的名优茶,特别是乌龙茶,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普茶网品读武夷岩茶的时候,一般也会使用茶友们常说的两个词语来表现岩茶:“岩骨花香”和“枞味”。
岩骨:武夷山的土地味;花香: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工艺香。
然而这并不是“九曲溪流,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可以完全概概的,还有不同形态的“窝”、“坑”、“涧”、“窠”、“岩”、“峰”等等,它们关系到岩茶山场好坏的奥秘!
坑
“坑”原意是地面往下凹的地方,水平或高低走向,只有两个或一个出口。
生态环境:以“坑”定名的山场也是两面夹山,并且弯弯曲曲、高矮不同形成多个面积大小、生态环境小有不同的区域,一般都有两个出口。
代表山场: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大坑口等处。牛栏坑、大坑口及慧苑坑位于“三坑两涧”中的“三坑”地带,其中,牛栏坑以产肉桂最负盛名,而慧苑坑以产老丛水仙著称。
涧[jiàn]
“涧”原意是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
生态环境:以涧定名的山场伴有水流,且两山相夹,因此茶树生长环境湿润,遮阴效果好,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
代表山场:悟源涧、流香涧、章堂涧等处。
窠[kē]
“窠”原意指昆虫、鸟兽的巢穴。
生态环境:以“窠”定名的山场在地形、环境上与“坑”类似,但“窠”比“坑”较小,且山场环
境相对多变,有的伴有水流,有的没有;有的偏阴凉,有的则并不明显。
代表山场:九龙窠、竹窠、云窠、燕子窠、枫树窠等处。九龙窠是母树大红袍的原产地,竹窠老丛水仙最优,燕子窠又以肉桂品质最优。
坑、涧、窠,均属于山谷地形,两边有山(岩)、中间低,有其特殊的小气候。区别是涧必须有溪流,这个溪流需常年有水流动。
这么多奇怪的名字,都叫坑不行吗?这些叫法都是历代先辈传承下来,而且朗朗上口。如果你把流香涧叫做流香坑,九龙窠叫做九龙坑的话。从地形地貌上说得通,但是听着总会怪怪的。
岩
“岩”原意指岩石凸起而构成的山峰、山体,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地壳的主要成分。在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最常被说的“岩骨花香”中的“岩”即是。生态环境:以“岩”定名的山场,多数光照条件较足,土壤肥沃,有益于茶树芳香物质的形成。
代表山场:马头岩、碧石岩、佛国岩等处。马头岩盛产高香霸气型肉桂,被茶客们赋予爱称“马肉”,是肉桂中尤为特别的一类主打风格。碧石岩则是老丛水仙的聚集地,该地老丛水仙品质出众,深得茶客们的喜爱。
洞
“洞”原意是指窟窿、深穴、孔。
生态环境:洞穴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候现象,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水和对流的空气来调节的。所以,以“洞”来定名的山场是个相对恒温的环境,而且相对来说,茶树生长环境较阴凉。
代表山场:鬼洞、水帘洞、曼陀洞、玉华洞等。其中,鬼洞所产铁罗汉和肉桂品质绝佳,被茶客赋予爱称“鬼铁”、“鬼肉”。水帘洞茶树种植面积较广,所产水仙品质亦十分出色。
峰
“峰”原意指山突出的尖端,高而尖的山头。在武夷山从来不缺乏这样的山峰且数量很多。
生态环境:以“峰”定名的山场也是分为多种类型,在峰顶的则多出高香,在峰中央的可以做到香、水并重,在峰底的依据其他生态条件的不同亦可呈现不同的品质,但大多是日照时间相对较短,香气细幽,汤水醇厚。
代表山场:玉柱峰、三仰峰、莲花峰、马枕峰、幔亭峰等处。马枕峰是肉桂原产地的另一说法,因此,该处的肉桂品质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