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百无聊赖,被茶探长拉去喝茶。
一个资深藏家的茶室,在高档写字楼里,闹中取静,大隐于市。
古典的装修,禅风雅致,主人一袭中式茶服,娴熟的冲泡手法,引得言语匮乏的茶探长也忍不住赞叹:“专业!”
因为都是行内人,几番寒暄之后,便攀谈起来,从行业趋势到品牌风格,从原料特点到工艺细节,几乎无所不谈。
在喝了一泡30年的老六堡之后,藏家说了句话:
“我喝的六堡茶,基本是20年以上的,10年以下的,几乎碰都不碰。”
让我思索良久。
诚然,六堡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决定了老茶要比新茶口感更好。这位藏家从80年代就开始存茶,他有这个能力和资本说这样的话。
但作为一个普通茶友,是否也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觉得很难。
首先,我们先扯远些,看看其他品类的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白茶,近些年异军突起的一股茶界新势力。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白茶有个三年的存储,已经能称为“老白茶”了。
要知道,白茶可是轻微发酵的茶类,无论如何,发酵程度都比不上经过冷水渥堆的六堡茶。
▲老寿眉
熟普,渥堆发酵工艺,和六堡是师兄弟,只是现在的熟普如日中天,和六堡这个小兄弟距离越拉越远了。
熟普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原料、拼配和渥堆工艺的优化。
提升茶品的适口性,主打现饮,已经不太强调年份的重要性。
别看生普“古树”,“ 单株”,“ 山头”的概念炒的红红火火,但真正进入消费市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更大量的却是熟普。
▲普洱熟茶
所以,我觉得六堡茶的消费理念,也不应只局限在以陈为佳,买陈不买新的框架里,年份并不是六堡茶品质唯一的一张通行证。
退一步来说,老茶水深,刚接触六堡的茶友也容易掉坑。
其次,以前的六堡茶,发酵普遍偏轻,加上较为粗放的渥堆工艺,使得新茶总会有些奇奇怪怪的味道。
才出堆的六堡茶口感酸,堆味重。大堆发酵产生的不良气息,要较长时间才能褪去,待味道转好,方能品饮,所以一般要仓储三年左右,才出厂销售。
仓储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延续后发酵的进程,使得茶叶的苦涩感进一步降低;
二是褪去渥堆时产生的堆味、水味和燥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六堡茶的仓储可以视为工艺的一部分,操作起来也是非常考究“技术”的。
技术好的,入仓放几年,出来的茶不但不会霉变,品质还会变得更好;
技术不好的,对仓储的温湿度掌握不好,堆味未散,仓味又起,一来二去折腾个3、5、7年,茶叶的口感依然差强人意。
▲六堡茶的仓储(网络图)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善了。
我参观过不少茶企的发酵场,也亲历过几批六堡茶的发酵,想说的是,只要用好料,按照精细化品质管控思路去做,发酵出来的茶叶,是没有明显的不良气息的。
换句话来说,如果在渥堆阶段就做好品控,六堡茶从出堆到适饮的这个时间段,会大大缩短。
▲梧州中茶公司的发酵场
其实,六堡茶的市场近年来也在慢慢的发生转变,年份新、适口性好的六堡也越来越多了,有些品牌甚至出现了新茶和老茶价格倒挂的情况。
再次,对于消费者来说,买年份新的六堡茶,不失为一种更为实惠的选择。
那么,新茶应该怎么选?说来也简单。
要现饮的,买发酵适度和重发酵的。
这点很容易理解,发酵程度越深入,茶汤的苦涩感就越低,而轻发酵的茶由于带有涩感的酚类物质转化不够,苦涩感就会较明显。
▲三款同是2018年的六堡茶,发酵程度的不同直接反应在茶汤颜色上
新茶的有些缺点,是可以容忍的,比如轻微的堆味和水味,再有就是新茶特有的燥感,容忍的度在于每个人的标准,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即可。
而新茶的另一些缺点,是不能容忍的,最典型的就是茶汤的“闷感”。
茶汤中出现沉闷的气息,一般都是渥堆的时候堆温不够,而堆子水分又过多,茶叶“捂”的时间过长造成的。闷感过重的茶,几乎可以认为是渥堆失败,后期是很难补救的。
最后,新茶有新茶的特色,老茶有老茶的魅力,抛弃唯年份论的固有思维,以口收茶,就可以体会到不同年份的六堡,其实都有好茶。
以口收茶,好不好嘴巴知道,另外,众口难调。
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茶标准不一样,多包容,风格多元化才是王道!
为了找到一杯好六堡茶,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六堡茶的价格究竟由什么决定(附2019六堡茶价格表)
六堡茶的功效有哪些?六堡茶功效全面解读。
欢迎关注【六堡茶之家】,了解更多六堡茶知识、业内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