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茶》
宋朝.沈括
谁把嫩香名雀舌,
定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草天然异,
一夜风吹一寸长。
译文:
谁把娇嫩又气味芬芳的茶芽叫做雀舌?
肯定是北方来客未曾尝过此等好茶。
不晓得犹如仙草一样的好茶是天生的奇异,
一夜风儿吹过,新芽就能长出一寸长。
注:
嫩香:娇嫩而气味芬芳。
雀舌:茶名,指采用形如雀舌的嫩芽尖制成的绿茶。
北客:当指北方来客。此处或指辽与西夏之人。
不知:不觉,不晓。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灵草:指仙草、瑞草。此处指犹如仙草一样的好茶。
天然:自然赋予的。
异:奇异、特别。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80名。此茶诗为宋朝沈括唯一存世的茶诗。作为举世罕见的伟大科学家,沈括出生成长于茶乡,更是知茶懂茶的老茶人。他在华夏科学巨著《梦溪笔谈》里,就曾多次涉及茶事。同时,他更是撰写了北宋的又一部茶学专著《茶论》。在沈括的心中,茶就是至美至雅之物。君不见,以嫩香述之于茶?君不见,以灵草喻之于茶?
全诗平易浅白而清新灵动。“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写的是对新茶品质的感叹。这茶芽,既娇嫩又芳香,怎么能以“雀舌”之名一概而论呢?又是一年春天来,山居的沈括又品尝到了新茶,正在品试新茶,而这首茶诗正是出自这种尝茶的感慨之中。
随后更是赞誉茶为灵草,并描述了茶的神异。“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沈括以极其崇拜的口吻说到:“你不晓得啊!这茶是仙草,拥有大自然赋予的奇异,一夜竟然长一寸。”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非常考究地言到:“茶芽,古人谓之‘ 雀舌’、‘ 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木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唯芽长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如‘ 雀舌’、‘ 麦颗’者,极下材耳,乃北人不识,误为品题。”这就是极具科学精神的沈括,说明了上佳的茶芽源自于自然环境和土质。
作为苏东坡同时期的沈括,是北宋的另一座高峰。这不同于苏黄的文化高峰,而是世界级的科学高峰。连南宋状元文天祥都非常崇拜沈括,在其茶诗《太白楼》中感叹道:“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文天祥恨不得去到沈括写《梦溪笔谈》地方去沾沾才气,然后一边煎茶一边读陆羽《茶经》。
沈括极爱茶,不仅亲撰茶学著作《茶论》(已佚失),更是在各书中论及茶事。其中《梦溪笔谈》就论及茶品、茶事、茶政、茶税等。其谙熟茶事,尤擅品茶,也是北宋江南的代表性茶人之一。
同时,宋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依然在沈括的身上熠熠生辉,而宋代生活美学也在宋人的生活中无远弗届。茶于宋人,正是至美至雅的化身。茶于沈括,更是江南的味道。
沈括《梦溪笔谈》摘录
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木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唯芽长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如“雀舌”、“麦颗”者,极下材耳,乃北人不识,误为品题。余山居有《茶论》,《尝茶》诗云:“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饼矣。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品自居下。建茶胜处,曰壑源、曾坑,其间又岔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南唐)时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茶人。32岁进士及第,曾任扬州司理参军、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等职。其在诸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的著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清夜录》《志怀录》(又名《梦溪忘怀录》或《忘怀录》,已佚失),医药著作《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并称为《苏沈良方》),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茶学著作《茶论》(已佚失)等。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含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地理、生物、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以自然科学的资料最丰富,对研究中国自然科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另,第五部《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