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又名茶肆、茶坊、茶寮、茶社。
晋
《茗园赌市图》南宋·刘松年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晋时,茶馆初具雏形。《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由此可知,晋元帝时,已开始售卖茶水。
唐
《品茶图》明·文徵明
正式记述茶馆的是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自唐开元年间以后,开始出现煎茶售卖的茶铺,投钱即可饮用。
宋
《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传)
茶馆的兴盛与繁荣,始于宋代。北宋时期的东京,南宋时期的杭州,皆处处有茶坊。
有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的高规格茶坊,还有供“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的清雅茶坊。
当然,除了固定的茶楼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卖茶形式,比如在大街上流动的茶摊,走街串巷提瓶叫卖的“鬻茶者”。
明
《清明上河图》明·仇英
明代,茶馆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载:“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说明此时的茶馆已非常讲究,茶叶、器具、火候,无不精细。
清
《太平春市图》清·丁观鹏
清代,茶馆更为普及,尤其在康乾盛世之际,“太平父老清闲惯,多在酒楼茶社中”。
清代茶馆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二荤铺”,茶馆里既可以喝茶,又可以吃饭。
二是清茶馆,只卖茶不售食,讲究一个雅字,可以下棋,也可听评书打鼓。
三是野茶馆,多设在乡野郊外的绿树阴下,供过路人解渴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