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哥随笔:贞元中期的时候(约公元800年之前),一代才女鲍君徽应唐德宗诏令入宫,任内学士负责授诗唱和。方居百余日就已经厌恶宫廷的繁华,思念乡野的自由气息。惟有闲来茶宴能让其迷醉。而某个夏日的清晨,鲍君徽前往东亭举行茶宴,其后意犹未尽,作诗以记。这是唐代茶史中极其罕见的宫廷茶宴记载。
《东亭茶宴》
唐.鲍君徽
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
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
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
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
注:
东亭:唐代皇宫里的一个小亭子。
茶宴:以茶为主题的雅集宴会。
向晓:一指向着晨曦,二指天色渐晓。
帘栊:一般指女子闺阁的门帘。
幽篁:指幽深茂密的竹林。唐代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芳槿:指芬芳的木槿,一种观赏型的灌木花种。
此中:指此时此刻的情境。或指这里。
团扇:指古代圆形有柄的精美扇子。其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93名。此诗是唐代茶宴名篇,更是极其珍稀的宫廷茶宴史料。此诗以清新脱俗的悠然心境,工笔细描般地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唐朝宫廷茶宴图。此诗所描写的东亭茶宴,写实般反映了唐代宫廷以茶为宴、以茶为雅的盛况。陆羽《茶经》出世之后的大唐,可谓无茶不成宴,无茶不称雅。
鲍君徽笔下的东亭茶宴,是一场清新自然、闲雅惬意的小型茶宴。其以清丽无华的诗句,层层渐进,步步为营,调动人类的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从而令人犹如亲身经历般地感受了一场洗涤心灵的雅集盛宴。
鲍君徽笔下的东亭茶宴,是茶的盛宴,亦是文化的盛宴,更是融入自然、交汇自然的美妙邂逅。这场茶宴,给作者带来了一种极致愉悦的美好感受,堪称经历了由身体到心灵的一场来自大自然的洗礼。
鲍君徽笔下的东亭茶宴,写不尽的闲适轻松,写不尽的怡然自得,写不尽的美景妙意,写不尽的人生意趣。远眺山色近听声,幽竹抽翠槿花争。唐宫一场东亭宴,意犹未尽起清风。
首句“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写的是时间与地点,写的是视觉与触觉。起首之句阐述了茶宴的来由,在这个悠闲的清晨,天色渐晓,空气清新,鸟歌声声;走出闺阁的门帘,前往风景优美的宫内东亭,准备一场无比惬意的早茶宴。
次句“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写的是视觉与听觉,写的是远景及近音,描绘出迷人的茶宴氛围与场景。远眺巍峨的长安城,以及色彩丰富的迷离山色;耳边听到的是悠扬的乐曲和潺潺的流水声。茶不醉人人自醉,又是一朝长安魅。此时此刻,再来一碗紫笋贡茶或阳羡贡茶,那该是如何的美妙啊?
木槿花
探花句“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写的是视觉与嗅觉,写的是自然环境和生活美学。品饮着茶圣陆羽为之赞叹的紫笋、阳羡,身边的竹林无比清幽,素以芬芳闻名的木槿也即将开花了,优美的环境令人迷醉,何必在乎那么多的繁华或累赘呢?鲍君徽在随笔闲描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意趣,阐述了自己的生活美学。
终句“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写的是味觉与触觉,写的是意犹未尽,写的是追逐自然的超脱心境。在这场美妙的茶宴中,鲍君徽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连扇子的清风都是如此的清爽迷人,鲍君徽的心神在此时已融入了自然之中,当然,还有那余香袅袅的茶汤。
大意如下:
在闲暇的清晨向着晨曦走出门帘;
来到风景独好的东亭准备茶宴。
远眺着城池融入山色之间,
低头聆听伴随着水流声的悠扬乐曲。
幽深茂密的竹林引动水池长出了新叶子,
芬芳的木槿低垂着准备绽放红色的花朵。
在这种美妙的状态下,
饮坐良久依然意犹未尽。
尤其爱惜手中的团扇,
绵绵不绝地送来徐徐清风。
茶宴是什么?
《人类茶简史》有言:“茶宴不是美食宴会,而是茶与文化的盛宴。茶宴,是以茶为主题的雅集、聚会、品鉴及论道的特定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及文化传统,进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宴文化体系。
茶宴涉及了哲学、茶学、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等,更是涉及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化文化素质。茶宴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品茶、茶道、品水、论道、古代文学、诗词歌赋、乐曲曲艺、民族音乐、好古、国画、书法、联句对联、香艺、花艺、服装等等。茶宴,堪称是凝聚了人间所有的美与雅、文化与风华。”
团扇
团扇
鲍君徽《惜花吟》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鲍君徽《关山月》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鲍君徽《乞归疏》
臣以草茅嫠妇,重荷宠恩,自谓生有馀幸矣!独念妾也幼鲜昆季,长失椿庭。室无鸡黍之餐,堂有垂白之母。衷情迫切,臣不啻隐忍,方虑控诉无门焉。兹者幸遇圣明,诏臣吟咏,一入御庭,百有馀日。弄文舞字,上既以洽明圣之欢心;搦管挥毫,下既以倡诸臣之赓和。惟是茕然老母,置诸不问,岂为子女者恝然若是耶?臣一思维,寸肠百结。伏愿陛下开莫大之宏恩,听愚臣之片牍,得赐归家,以供甘旨。则老母一日之馀生,即陛下一日之恩赐也。臣不揣愚昧,冒死以进。
逍遥哥随笔:唐代才女鲍君徽,因一首《关山月》令逃亡途中的唐德宗记忆深刻,被圣旨宣她进宫任内学士,负责教授妃嫔吟诗诵词及联诗唱和。入宫百余天后,以奉养母亲为名,上书《乞归疏》,请求出宫归家。唐德宗恩准放归。
在宫廷内吟出“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诗句的鲍君徽,以清醒而长远的智慧,洞察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恋富贵荣华,放弃盛名荣耀;选择重归清风野花,重归自由自在,恣意而洒脱,不羁而芬芳,找回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人生。
鲍君徽,字文姬,唐代才女。善诗,与尚宫五宋齐名。贞元中,受诏入宫,任内学士,负责授诗唱和。《全唐诗》存诗四首,诗风清新闲雅。
纵观千古之茶宴,雏形诞于周汉,成型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从而尊为天下之雅事。凡茶宴之诗文,多为文人雅士与禅僧所著,如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皎然《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钱起《与赵莒茶宴》、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等等。
唯独宫廷茶宴因处于皇宫深院,世人莫知,极其神秘,因而传世诗文极少。大唐仅见李郢《茶山贡焙歌》、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等寥寥数首侧面描写到大唐宫廷清明茶宴,而亲身经历并正面描写宫廷茶宴者,有唐独遗鲍文姬一人而已。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另,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原创文章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伟大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