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中的黑茶起源于四川省,可追溯到唐宋时茶马交易中早期。
兴于唐宋时的的茶马互市,有用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公元 743 年,唐蕃会盟,重申“和同为一家”(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的甥舅亲谊,确定了建立“茶马互市”贸易的传统,立碑于“赤岭”。且唐朝开始征收茶税。
当时茶马交易的茶是从绿茶开始的。黑茶是茶马交易的“马背”上形成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
茶马交易茶的集散地为四川雅安和陕西的汉中,由雅安出发人措马驱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久之,人们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产生了黑茶。
明嘉庆三年丨1524年出现“黑茶”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庆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蔑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蔑,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神宗万历十三年丨1585年出现“茯砖”
《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值贱,商人来越境私贩。”《甘、青、宁史略》有载:“兰州及河西喜用陕茶者诸多数砖茶曰'茯砖',又曰官茶,其叶采自湖南,其制造在陕西,叶粗而色黑。”
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丨1597年出现“湖南黑茶”
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御史徐侨上书请行湖茶,后“折衷二议,以汉茶为主,湖南佐之,各商中引行给汉川,定日方给湖南。如汉引不足,听于湖南引内处补。”黑茶在明朝由四川、陕西逐步转移湖南。湖南黑茶最早的前身,源于秦汉时期的安化渠江薄片,是记载在安化县志和黑茶史料中,以产地赐名称之为“渠江薄片。但唐宋前,并无现在所分的茶类黑茶概念。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普洱”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土庶所用,皆普(洱)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最早出现的云南普洱茶之文献。”
清嘉庆年间丨1796~1820出现“六堡茶”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开始生产六堡茶,过去加工方法,鲜叶水缭杀青,置于第中,以脚踩揉成茶,用松柴旺火烘干,再以蒸汽蒸软,置萎中阴干出售。
清咸丰十年丨1860年出现“湖北青砖”
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湖北羊楼洞首先将老青茶炒干后打碎装萎,运北方销售称“炒萎茶”。后又压制成青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