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不太了解的壶友解释一下什么是接片纹。
从字面上很好理解:接了片子,有了纹路。
那纹路长什么样子?
这里我拿最明显的朱泥壶给大家做个示例。因为朱泥收缩大,所以接片纹看起来最明显,紫泥次之,段泥因为泥料特性相对最难看出来。
那怎么理解接片纹?
这里我举个常识的例子:一张A4纸,我们在这张白纸上用水蘸湿画一条线,即使等它完全干透了,在之前画的这条线上仍然会有不规则的褶皱痕迹,这是物理性状特征,把这个白纸理解成紫砂壶,你也就能明白接片纹是这么产生了。
为什么会有接片纹?
我们以壶口部位的接片纹为例。
在紫砂壶拍打成型后,会先上满片,然后再上准片,而片子和片子之间,片子与壶体之间会用大量的脂泥作为粘合剂。
那什么是脂泥呢?
脂泥其实就是由同款的干掉的紫砂泥经碾碎、喷水、等待、调制制作而成,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整体的含水量大概在25%左右。
一把紫砂壶的嘴、把、钮等多个部位都会用到脂泥,脂泥调制得不好或者粘合部位用少了,还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用着用着,嘴巴直接脱落了。
就是因为在这些部位使用了含水量比较高的脂泥,导致紫砂泥的收缩比不一致,从而产生这样的纹路,这和前面举的A4纸例子是一个道理。
紫砂壶生坯制作完成后,表面经过多道明针处理,壶体光滑细腻,看不出任何的痕迹。但经一千多度窑温烧制后,壶体的接片纹就会一一浮现出来,这是一种物理特性,人工是无法改变的。
那接片纹会出现在紫砂壶的哪些部位?
壶把内外侧的竖向身桶接片纹(这个地方不用脂泥,但是会用毛笔蘸水后黏合)
壶口口沿靠下的横向接片纹
壶底底部靠上的横向接片纹
壶盖口沿靠边的盖面接片纹(只有双层盖会有)
最后再补充说明一点,不同的壶形,接片纹会有所不同:
比如有脖子的壶如仿古、掇只,壶口口沿处的接片纹就不容易看见。比如子冶石瓢,满瓢等平直的壶盖,它做不成双层盖,自然也就不会有盖面接片纹。